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把握大国博弈中的确定性机会
从3月18-19日中美在阿拉斯加举行拜登上台后 次的2+2高层对话开始,中美两个大国博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现阶段的博弈从原来的两国单挑升级到美国拉一群传统盟友来挑战中国的底线、从 升级到产业战、中国也从常态的抗议转向对等或加倍反制。在新冠病毒还在全球肆虐、各国经济复苏困难重重的今天,面对复杂纷扰的外部环境,让我们一起来理顺思路、认清大势、寻找大国博弈中的确定性机会。
一、大国关系:从单挑到群殴,大国间的博弈升级不可避免。
1、美国在升级行动。
那是作为霸权老大的美国,需要遏制住当前 能威胁其霸权地位的中国所要采取的行动。在历史上,美国曾通过冷战和星球大战计划拖垮了苏联,通过 和金融战使日本失落了三十年,通过科索沃、伊拉克和利比亚三场战争压制了欧元。但中国是一个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济独立、工业完备、国防雄厚的国家,更是世界工厂,因此美国的特朗普政府在过去四年通过 和科技战都没有能让中国政府屈服,反而越战越勇、在斗争中逐步明确了我们的中长发展目标。在特朗普政府的 和科技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后,当前的拜登政府选择联合传统盟国发动产业战,试图通过产业战逼使产业链离开中国,从经济上打击中国。产业战的标志性事件就是西方国家及外国品牌商借口“新疆人权”问题抵制新疆棉花开始,我们认为棉花及纺织产业链只是开始,后面还会有新疆的番茄、新疆的光伏等等。正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正不断的升级,那么我们预期在未来3-5年内,大国间博弈仍会不断升级,直到中国实力接近或战略态势形成均势才会由转机。
2、中国不再隐忍。面对美国的战略遏制行动不断升级,中国政府不再限于口上,而是向敢于挑战我国红线的组织、企业和个人实施对等或加倍反制,这样就能更快的剪其羽翼,便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对手。这从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3月23日外交部日常例会上表示的:“历史和事实表明,这几个国家想当人权教师爷,但他们根本不配,他们既非圣人,更无实力。”华春莹说,希望他们明白:今天的中国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亚,也不是叙利亚,更不是年前的中国。外国列强架起几门大炮就能打开中国大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几个所谓的学者和媒体同官方勾结就能肆无忌惮抹黑攻击中国,而不受任何惩罚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奉不劝他们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的坚定意志,来而往非礼也,他们终将为他们的愚蠢和傲慢付出代价。因此中国的反制行动将是快速的、有效果的、而且是必须的!
3、中国主动出击。阿拉斯加会议以后,3月24-31日国防部长魏凤应邀出访匈牙利、塞尔维亚、希腊、北马其顿。3月24-30日,王毅外长出访土耳其,伊朗,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曼六国,其中土耳其、沙特和伊朗是中东三大强国。首先国防部长魏凤应邀出访匈牙利、塞尔维亚、希腊、北马其顿期间,3月26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魏凤和到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烈士时表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历史,中国军队绝不允许这样的历史重演,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决心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充分反映中国军方的态度和决心。3月24-30日,王毅外长出访土耳其,伊朗,巴林,阿联酋,沙特,阿曼中东六国的目的有3个:1、稳定中国的石油供应,只要稳定中东的石油和俄罗斯的天然气,中国经济发展所需的石油安全就有保证了;2、防止中东国家为美国站队,避免给美国利用达到离间中国和伊斯兰国家的目的。通过增进与中东逊尼派四国的互动,促进以沙特为首的中东逊尼派国家与什叶派的伊朗进行对话,稳定中东地区;3、实现重大战略性突破,这是也本次出访的重头戏。王毅外长出访伊朗期间,中国和伊朗签署一项为期25年的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协议。这份协议太重要了,对中国未来发展有四个战略性意义,我们一起来分享:(1)中国计划为伊朗基础设施投资亿美元,伊朗将向中国回报25年石油出口。这样既稳定了我们所需的石油供应,还可以使伊朗有了经济支撑,使美国的制裁对伊朗的影响大大减小。而且我们下的这个先手,严重打乱了美国重返伊核谈判的部署,变相大幅提高美国解决伊核问题的成本。(2)伊朗向中国出口的石油用人民币结算,这将使人民币国际化迎来重大战略性突破。这样将使海外人民币也向石油美元一样,也有了石油的背书,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将大大的加快。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欧盟也会参考中国模式,施行石油交易去美元化,这可是在石油美元体系上狠狠的来了一下釜底抽薪。(3)中国的北斗系统将为伊朗的导弹系统提供服务,大大增强伊朗的防御力量和反击力量;(4)中国获得恰巴赫尔港的使用权,为“一带一路”倡议寻求更多的支撑点。通过这个协议,反映中伊两国的相互绑定,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战略性支撑。4、伊朗的石油用人民币结算,无疑是对石油美元的釜底抽薪。那么,美国还会重返伊核协议吗?美国会对伊朗动手吗?伊朗会拿我们的协议向西方换取放松制裁吗?我们下面一起聊聊。(1)美国还会重返伊核协议吗?我们认为美国出于控盘中东的石油,从而稳定石油美元体系的核心利益,是一定要重返伊核协议,并且要争取在参与国中领导权,关键是美国能拿出多少的筹码来进行交换。由于被我国抢了先手,美国重返伊核协议的成本将大大增加。目前的形势是中美通过伊核谈判进行博弈,俄、英、德、法在旁敲边鼓,希望我们把价格谈得越高越好,好从中获利。从近期的信息看,除了年的协议内容外,美国还增加了不少新的筹码,看来美国为重返伊核协议可以说下了血本。不过美国能不能重返伊核协议,美国说了不算,中国不点头估计这事成不了,除非美国的诚意足够。说不定在未来几周,北溪二号放行和孟晚舟回国都会成行呢!我们拭目以待。(2)伊朗会拿我们25年的协议向西方国家换取放松制裁吗?首先我们觉得美国解除制裁是必然的事情,伊朗不会傻到拿实实在在25年的合同去换美国一个送上门的承诺。其次老美的无品和霸道大家都有目共睹,值得伊朗信任吗! 伊朗在地理位置和国家实力是不允许其背叛支持它的力量。因此我们认为伊朗不会拿我们的协议去交换不靠谱的放松制裁。(3)美国会对伊朗动手吗?历史上,伊拉克、利比亚就是曾用石油交易去美元来威胁过美国,最终结局大家都知道的。现在伊朗和中国的石油结算使用人民币,对于美国来说肯定是无法接受的。那么美国会向伊朗动手吗?我们觉得这个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现实中的可能性不大。首先美国能开战的话,早美军在伊朗东西两端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驻军的时候就可以开打了,一直没有打一是没把握,二是伊朗有大国支持。要知道伊朗没退路,但美国可以妥协。基于美国为维系自身霸权,而对中国实施战略遏制的分析,我们认为中美博弈将长期存在,因此放弃幻想,积极备战,自力可控,长期斗争是比较现实的。二、全球宏观:泛滥的流动性。最近各国公布的CPI数据尽管有所上升,但大家普遍感受到通胀压力特别大,这到底为什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1、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增加。
自年次贷危机发生至今,在短短的13年里,美、欧、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膨胀了超过6倍。年新冠疫情爆发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不到4万亿美元增加接近8万亿美元,增加了接近4万亿美元投放。欧洲央行增加了2万亿美元、日本央行增加了3万亿美元,全球主要国家的央行都采用了大水漫灌的方式来应对疫情所引发的经济危机。
2、除中国央行外,其他主要国家央行的扩表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通过上图,我们一起来看看主要央行货币政策情况。图中我们看到从年至今,除了中国是缩表以外,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年GDP的比值一直上升,这意味着这三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扩表速度高于经济的速度。其中日本的扩表速度 ,达到%,欧洲央行次之,也达到了59.5%。说明其经济增长速度慢于货币投放的速度。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自年起至今呈现缩表态势,原因有二:一是经济增速比较高,从年至年平均GDP增速约6.47%;二是央行在控制货币发行阀门的同时,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新型金融工具创造更高货币乘数,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见下图)。实际上,中国的流通货币总量还是相当的可观。3、泛滥的流动性叠加商品供应链紧张,短期推升商品价格。在全球主要央行大放水的背景下,商品价格自然是大幅反弹,路透CRB商品指数自年4月的.48的低位反弹至今的.45,反弹幅度几近翻倍。在欧美国家经济重新开放预期、商品供应链紧张和央行大放水三重叠加刺激下,市场通货膨胀预期高涨,预期商品价格短期仍有进一步走高的风险。随着美国逐步控制疫情和经济逐步恢复,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美联储何时启动缩表的时间表。目前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在三季度开始减少买债规模,明年上半年启动加息周期。中期随着通胀水平进一步上升,若CPI超出美联储可容忍的区间,美联储提前加息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4、开始警惕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升引发股债汇三杀的风险。
历史上,每一轮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异常波动都会引发美元指数大幅波动,如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把中等发达国家的阿根廷等国打回发展中国家;又如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四小龙风光不再;再如08年美国次债危机,最终转嫁到全球,最终引发欧债危机,欧元区国家到现在都缓不过气。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引发危机的经济体都有一个危机三要素:
(1)国家经济结构单一,是典型的周期经济国家;
(2)债务财政,政府运行、经济发展全靠举债支撑,而且外债规模较大;
(3)外汇储备不足,资金一旦外流,金融体系很快就崩溃了。
那就是随着环球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十年前美债收益率已经回升至1.50%以上,市场开始预期1年底前会达到2%的水平,这意味着有更多的国家将面临资金外逃的压力。符合危机三要素的国家,在未来一年可能存在股市、债市和汇率的三重打击的风险。若有国家还利用大国博弈时玩手段,估计这样经济体须更加警惕。
结论:泛滥的流动性和商品供应链紧张引发商品价格大幅飙升,商品价格飙升正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的风险,我们须警惕美联储突然而至的缩表或加息行动,警惕美元短期走强的风险。由于通货膨胀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和新冠疫情导致购买力下降的两重打击,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游企业)的利润水平将明显下行。
三、中国宏观:向左看向右看。
1、货币政策向左看.
(1)央行资产负债表维持缩表态势,货币乘数从7.2回落到6.6水平。央行正在利用稳增长压力较少的窗口期用好货币政策,对实业的支持从去年的大水漫灌转向今年的 滴灌,从不发生金融风险转向防范化解金融、地产风险。
(2)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回到年8月的水平,受输入性通胀的影响,年内中国央行推动实际利率下行的挑战很大。
(3)中美利差下行回均衡区间,预期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将在6.40上下波动。
2、财政政策向右看。为了对冲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财政政策维持宽财政的基调,具体要求落实落细,要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和保运转。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国家科技发展和低碳行动。
结论:
当前政策结构为宽财政、紧货币;
当前经济特征为通胀抬头、利润下行;
通胀抬头、成本上升、利好周期和低估值品种;
利润下行、估值下行、利空科技和高估值品种。
四、重点行业分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