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航海条例》
克伦威尔时期,荷兰是英国在海外最危险的竞争者,为此,英国于年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1)非经英国政府允许,外国商人不得与英属殖民地通商;(2)欧洲以外地方的商品,必须用英国船只运入;(3)欧洲的货物需用英国商船,或者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入英国港口和英属殖民地;(4)运入英国的鱼类须为英国渔船所捕,只有英国船只才能运鱼出口。《航海条例》将主要从事中专贸易的荷兰排斥于英国及其殖民地贸易之外,加剧了英荷的敌对状态,最终导致了第一次英荷战争的爆发。
2.《朴茨茅斯条约》
年,俄国在日俄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缔结了《朴茨茅斯和约》。该约规定:(1)俄国同意日本吞并朝鲜;(2)俄国将中东铁路支线的一段转让给日本。通过该约,日本极大地扩张了在中国东北的侵略利益,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了祸根。
3.布雷顿森林体系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日益摆在盟国面前。罗斯福认为大战给了美国以领导世界的空前危机,企图在全球建立一套以美国为主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经济领域,美国打算从金融、投资和贸易三个方面对外扩张,而以金融为核心。年7月,44个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美国迫使其他国家按照美国方案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比价联系起来。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标志着布雷顿死呢林体系的正式建立。该体系在战后一段时期内,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该体系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20世纪70年代,浮动汇率代替固定汇率,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4.科索沃战争
年,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道主义危机”为名,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战争。冷战结束后,两级体制下被掩盖的民族和宗教争端不断显现,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地区和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指责南斯拉夫在科索沃制造种族屠杀,造成针对阿尔巴尼亚人的人道主义危机,要求南联盟同意科索沃自治,并允许北约驻军科索沃一维护人权和秩序,遭到了南联盟的拒绝。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狂轰滥炸南联盟在北约的持续空袭下被迫同意科索沃在北约监督下自治,允许北约在科索沃驻军,科索沃战争得以结束。科索沃战争是西方鼓吹的“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以人权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的具体体现,北约对南联盟的空的空袭没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在国际这关系中开了极为恶略的先例。
5.北约东扩
北约东扩是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责任区扩大到东欧国家。该计划是在布鲁赛尔北约首脑会议上正式提出的,其根本目的是填补苏联解体后出现的东欧“安全真空”,建立以北约为核心的安全新机制。北约东扩是冷战后欧洲战略格局转别时期的必然产物。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北约,东扩正式启动。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国加入北约,这是北约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充,其成员国达到26个。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1)欧洲一体化进程将会加快,欧盟的力量将会增强,欧盟与美国的矛盾会越来越多;(2)将导致俄罗斯政策的调整;(3)在一定时期内,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干涉力度将会增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