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危机警钟敲响欧洲能源转型之困何解
凛冬再度来袭之际,能源转型“急先锋”欧洲正感受到“壮士断腕”带来的阵痛。
随着天然气价格飙升、欧洲大陆电价暴涨,近期刷新历史新高的能源价格正在持续冲击欧洲经济。欧洲工业企业纷纷就能源成本发出警告,科索沃万人口已经轮流“断电”,企业、民众苦不堪言……更糟糕的是,交易员甚至在押注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将持续到年初。即使明年到了炎热的夏季,能源价格也会非常昂贵,明年夏季交付的天然气价格已经超过了每兆瓦时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不过,在天然气高价激励下,美国运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供应也在增加,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较12月早些时候的纪录高点有所回落,但在历史上看仍处于相对高位。
追本溯源,这场“能源危机”究竟因何而起?能源转型又给欧洲带来哪些“阵痛”?欧洲为何选择“壮士断腕”?未来能源转型是否会走“回头路”?
多因素促成“能源危机”总体而言,欧洲“能源危机”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时间上看,年欧洲经历了一个冷冬,天然气库存快速被消耗,降至历史低位。而到了年,天公继续不作美,欧洲风电供给较之前两年明显下降。同时,俄罗斯对欧输气量位于低位,而且比较不稳定。更糟糕的是,当下这个冬天,欧洲大陆的严寒天气再度让能源需求激增。
Agora能源转型论坛(AgoraEnergiewende)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国际能源署中国合作部原主任涂建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去年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对能源的需求也在减弱。但随后全球经济活动反弹时,能源需求反弹速度出乎了各国的预料。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供给方面也存在问题。
欧洲国家能源转型步调不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能源市场的稳定。涂建军进一步表示,风能、太阳能等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但在遭遇特殊天气状况或者需求大幅飙升的时候,如何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也会成为一个越来越有挑战的政策议题。
从数据上看,欧洲能源智库Ember和Agora能源转型论坛年早些时候发布的报告显示,年欧盟国家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38%)已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3%)。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在欧洲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但是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太行”,特别是风电,这样欧洲就更加依赖天然气发电。但欧洲今年天气也比较冷,天然气库存又不够,欧洲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也导致天然气供应难以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北溪2号暂停审批加剧了市场的不安。从俄罗斯到欧洲的北溪2号管道原本可以缓解市场的紧张,但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反对的情况下,德国暂停了审批程序,该管道将面临更多的延误。
德国新任外交部长贝尔伯克(AnnalenaBaerbock)坦言,如果乌克兰局势升级,北溪2号项目将无法投入使用。与此同时,俄罗斯则否认计划发动袭击。
对此,涂建军向记者分析称,如果欧洲和俄罗斯之间的地缘政治纠纷能够解决,那么对双方都有好处。在新能源还不能独当一面的时候,欧洲仍然需要适度比例的化石能源来保证能源市场安全。如果双方紧张关系一直维持下去,对俄罗斯也是相当不利的,毕竟其财政来源里很大一部分要依赖油气出口,而欧洲是俄罗斯的大客户,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也有动力将双边冲突维持在“斗而不破”的水平,以维护双方中长期的贸易关系。
对于北溪2号未来的前景,王永中向记者预测,最终北溪2号应该还是会获批,因为前期已经投入了巨额资金,“如果黄了的话,欧洲、俄罗斯都会有损失”,未来双方预计会达成一些妥协。
能源转型带来“阵痛”在全球能源转型的道路上,欧洲无疑是公认的急先锋。
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石油危机,并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随后欧洲对能源问题愈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syg/2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