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旅游景点 >> 一个华人难民的女儿伍冰枝是怎样成为加拿大
伍冰枝是加拿大第26任总督,她不但打进主流社会,还成为主流社会的 人物。她的祖籍是广东台山四九镇玄潭村。曾祖父是村中的木匠。祖父伍耀培听说澳洲有淘金热,想去凑热闹。谁知去到时淘金热已经过去,于是去了新南威尔士的奇尔特恩(Chiltern,NewSouthWales)另寻机会,在那儿开了一间水果糖果店。他入境时,移民官误把他的培字(Poy)当做姓,他和家人的英文名此后也都以Poy为姓。伍冰枝家中只有她和哥哥伍卫权(NevillePoy)。他在多伦多做医生,太太利德蕙(ViviennePoy)是上议院议员。
父亲伍英才是一个奇妙的人,没有他,就没有伍冰枝后来的成就。伍英才在澳洲出生,十一岁时,伍冰枝的祖父回乡省亲,不幸病逝。祖母对伍英才说,“你现在要出去工作了!”伍英才就到悉尼唐人街的一间蔬果店打工。晚上睡在地下室里,生活十分艰苦,前途渺茫,晚上常常哭着睡。他发誓这一世不让自己葬送在唐人街。
他16岁去了墨尔本,没有进正式学校,但学会了打字和速记。他觉得澳洲的种族歧视太严重,必须离开才有出路。19岁时,他回到故乡,呆了半年,发觉因不懂中文,无法在中国生活。他去了香港,在一家旅馆做夜间前台,不久在加拿大驻香港的商务代表处找到一份文员的工作。他靠着才智和刻苦努力很快就成为成功的年轻商人,做汽车买卖和进口美国照相机的生意。
伍冰枝的妈妈姓林,客家人,家族本来在荷属圭亚那种咖啡和可可,后移居香港。她受传统的中文教育,能说流利的广东话和英语。
伍冰枝于年在香港出生,家住跑马地蟠龙道(BroomRd.),离马场极近。为什么要住得这么近呢?原来伍冰枝的父亲在澳洲的乡下长大,自小就会骑马。他在香港养马,自任骑师,曾多次胜出,还代朋友骑马出赛。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进攻香港。伍爸爸去当 ,是伍长(lancecorporal),管五个人。他的工作就是翻译电文,开摩托车分发。香港保卫战失败。上司对他说,“我是英国人,日本人会把我送进集中营,但你是中国人,日本人会干脆把你杀了,你快逃跑吧!”他连忙跑了回家,写信给在加拿大商务代表处的几个朋友,但都没有回信。
忽然有一天,日本兵来敲门,说“你们给交换计划接受了,每人限带一行李箱,跟我来。”那时日本和盟国有交换计划。日治区的英国、加拿大侨民,可一对一交换同盟国区的日侨。伍氏一家在赤柱上了日本船“浅间丸”。交换地点在东非葡属莫三鼻给,沿途停西贡、新加坡,皆有英人、加拿大人上船。到了莫三鼻给,改乘瑞典的难民船,经好望角,里约热内卢,再到纽约。加拿大派了两个移民官来问话,原来加拿大驻香港商务代表处虚报伍爸爸是他们的职员,他家因而幸运地得以离开。
那时加拿大的排华法还未废除,华人是不受欢迎的人物,但伍家以“特别个案”而得以定居渥太华。 他们租赁萨克斯街(SussexSt.)号。这条街的前段名为萨克斯车道(SussexDr.),实际上是同一条街。1号是总督府。命运对伍冰枝来说,可谓非常奇妙,她3岁时搬入号,60岁时成为加拿大总督,搬入1号。她用了57年的时间,越过了个门牌!
他爸爸在加拿大商务部做文员,接着创立了一间出口公司,还在渥太华大学夜校完成了政治硕士学位。伍冰枝的哥哥去麦基大学(McGillUniversity)读医科。她父母要她跟哥哥一样去麦基读医。她个性倔强、自信,要走自己的路,去了多伦多大学的三一学院(TrinityCollege)读文学。完成了硕士后,又到巴黎 大学莎尔本学院(SorbonneCollege)完成了另一文学硕士,再回到多伦多大学修读文学博士。年,与多大国际政治教授史提芬.克拉克森(StephenClarkson)结婚,改用夫姓。她的英文名从此是阿德里安.克拉克森(AdrienneClarkson)。
伍冰枝一生共怀过两胎, 次生女,第二次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但其中一个不幸夭折。孩子的夭折,令两夫妇关系紧张,最终离异。她与作家及政论家素尔(JohnRalstonSaul)相恋15年后再次结婚。
当她在多伦多大学修读博士的时候,遇到一旧日女同学,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做助理撰稿人。有电视节目要在每次完毕时,加播五分钟的书评,旧同学问她要不要去试镜,她被录用了,并很快成为助理节目主持。从此,在加拿大广播公司工作了差不多30年,从事采访、策划和主持的工作。她所主持的节目很受欢迎,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克拉克森直播”(AdrienneClarksonDirect)。在每晚的黄金时间播出25年。她还写了很多小说,导演过电影,积累了超凡的人脉和公众影响力,受到了政界的中科白癜风医院院长中科欢庆元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1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