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旅游景点 >> 刘宗义美国的全球战略枢纽建设及其影响
引子
从美国走上全球争霸道路以来的地缘政治实践来看,努力维持欧亚大陆势力均衡,争夺和控制地缘战略枢纽,以及防止地缘战略枢纽被竞争对手控制,一直是其核心目标。
美国的全球战略枢纽建设经历了从"点"的建设到"线"的连接,再"结网"建立地区和全球秩序的过程,其主要是通过与具有战略价值的国家建立约束性关系和流动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主导国际体系和国际制度,但美国也从未放弃过战争手段。美国建设全球战略枢纽的目的是维持和延续其霸权地位,本质上是冷战思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历史的地理枢纽"及"枢纽国家"也随之发生转移。当前,美国正加紧重构其全球战略枢纽,建设重点也已明确转向亚太。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及其网络建设将加剧地缘政治对抗,并刺激一些枢纽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投机心理,对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构成挑战,阻碍全球和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促使一些地区大国和国家集团提出自己的"印太"构想或愿景。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建设对中国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避免陷入地缘政治对抗,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地缘政治学理论在美国的发展引人注目,马汉(AlfredThayerMahan)最早提出了海权论。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随着二战的结束和美国对"世界蓝图"构思的调整,马汉的海权论和麦金德(HalfordJohnMackinder)的陆权论以及斯皮克曼(NicholasJohnSpykman)的"边缘地带学说"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地缘政治思维。
从英、美等全球霸权国家的角度看,地缘政治之争就是对"枢纽地带"(PivotArea)或"心脏地带"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之争。自奥巴马政府提出"转向亚洲"(PivottoAsia)(或称"重返亚太")政策以来,"枢纽"(pivot,或称"支点")以及美国全球战略枢纽建设再次成为国际关系学者和国家政策制定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