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中国的钢铁朋友,总统儿子确诊了

发布时间:2021/7/5 21:37:41   点击数:
浩劫来时,方知什么叫,渡尽劫波兄弟在。新冠病毒全球感染人数逾万,已有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这个我们前所未见的敌人,在悄无声息间,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患难虽苦,却能见真情。近两个月以来,有这么一个遥远的国度,知名度在神州大地直线攀升,时不常就会登上热搜。于是大家都知道了,那里有一个情真意切为民众落泪的总统,连他的儿子,如今都因为从事抗疫志愿工作而不慎染疾;于是我们还知道了,那里还有一个英姿飒爽、特立独行的女总理,不畏流言,雷厉风行。你不会再跟西班牙的城市塞维利亚搞错了,你一定记得了:那个巴尔干半岛的国家,叫做塞尔维亚。现在我们更喜欢用一种硬核的方式称其为:我们的钢铁朋友。中国和塞尔维亚到底有多铁?我们可以先讲一个体育界的小故事。新冠疫情的全球性扩散,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公共交通被大面积截断,不同国家各自的管理政策,使得许多外援寸步难行,比如江苏男篮的主力中锋米洛斯拉夫·拉杜利察,就被困在了贝尔格莱德。作为塞尔维亚男篮队长,拉杜利察2月刚刚完成了他国手生涯的第次登场,但即便是他这样的国家英雄,在抗疫期间也要服从大局,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此前已经下令“封国”,塞国出入境的所有交通路线被全部切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拉杜利察要回归江苏队报道,几乎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拉杜利察差点就成行了,因为尼古拉-特斯拉机场,每天仍有几架特殊的飞机在坚持起飞,它们的目的地正是中国。停掉其他航班,是为了保护塞尔维亚;派出这些飞机,则是为了开启拯救行动,这些飞机正是负责前往中国运输援助物资的,它们一架架起飞,成为这个东欧国家在汹涌浪潮里能够抱紧的救命舢板。因为政策改变,我国暂时禁止外国公民入境,拉杜利察没能搭上其中的某一块舢板。但中国和塞尔维亚的守望相助,在疫情期间却从未停止过。当疫情爆发后,塞尔维亚突然被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及。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噙泪求助、中国援塞物资抵达贝尔格莱德、中方专家组前往我国被炸使馆旧址凭吊……这些消息一再在社交媒体上登上热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原来这个塞尔维亚,就是当初遭到北约炸弹洗礼的南联盟;原来在遥远的欧洲,我们还有着一个坚实的盟友。当然,也有持怀疑论者在不断反驳,他们坚信: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而中国和塞尔维亚现在的良好关系,几乎建立在中国单方面提供援助和补给的基础之上,而塞尔维亚和中国之间的民航直飞航班都时断时续,更多时候都必须依赖转机来通行。他们更愿意相信,塞尔维亚表现的友好,是一种“趋利避害”的选择。毕竟巴尔干半岛自古被誉为“欧洲的火药桶”,虽然在体育领域大家经常假设,假如前南斯拉夫依旧存在,他们能建立起多么强大的足球和篮球阵容,什么约基奇、东契奇、德拉季奇和两个博格达诺维奇,什么莫德里奇、皮亚尼奇、马蒂奇、拉基蒂奇、奥布拉克,听着都是足以称雄欧洲、剑指世界的配置。可这些不过是来自体育迷的意淫,现实世界里,民族和宗教信仰之间的鸿沟已无从跨越。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政坛大变局,自年铁托去世后就开始动荡的巴尔干半岛,就此变得硝烟弥漫。国与国之间不再是比邻而居的伙伴,反倒变成了仇深似海的对头。但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中国和这个遥远国度友情的开端——无论这个国家的名字叫做南斯拉夫、南联盟、塞黑还是塞尔维亚,我国都选择了支持。年科索沃战争爆发,如每一个中国人所知,我们对北约强制干涉他国主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反对,而投向贝尔格莱德的那枚炸弹带走了三位中国记者的生命。共经患难,使得两个国家从此变得愈发休戚与共。正如我年前往贝尔格莱德时的房东玛利亚最近在邮件中回复我的:“每一个贝尔格莱德人都很清楚年发生了什么,它伤害了这里的每一个人,但也让我们从此相信,无论发生任何事,中国都会和我们在一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在过去20年间提供给塞尔维亚的援助不在少数,如果真的要计较付出与回报,那我们的确是付出更多的一方。但这更多是两国国力差异所决定的,这20年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快速路,业已成为全球最为庞大的经济体之一;可对塞尔维亚来说,南斯拉夫的黄金时代已经远去,他们开启经济重建的脚步变得格外沉重。塞尔维亚的确暂时无力回报中国太多,但至少,对于这个遥远的国度,他们始终怀抱友好与感恩。这样的态度,体现在总统武契奇身上,更被揣在每一个塞尔维亚心里。年1月15日起,塞尔维亚成为全欧洲第一个和中国实行双边互免签证制度的国家,当月,我和我的父母成为了第一批免签后前往塞尔维亚的中国游客。3年过去,我依然会记得和塞尔维亚人民交谈的点点滴滴。在我们走出飘雪的尼古拉-特斯拉机场后,大路对面飞机博物馆的看门人,给在农历大年初一抵达这里的中国旅客,打开了家酿的烈酒,送上了新年的祝福;在白雪皑皑的阿瓦拉山电视台下,有人看到了自动咖啡机前找不到硬币的我们,不仅请喝了咖啡,还认真地说,每个人都知道贝尔格莱德的新城区有一座桥叫做中国桥;而在多瑙河流过的泽蒙,这个贝尔格莱德西边的小镇也是武契奇读中学的地方,戛尔朵什塔的工作人员好奇地问着:那个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在中国是不是真的这么有名?当然,还有在德约科维奇的餐厅里,上海大师赛赠送的兵马俑造型的塑像,永远都被放在进门口最显眼的位置上。那座地处新贝尔格莱德的桥,当然是有名字的,它叫卜平大桥,用以纪念曾获得过新闻报道普利策奖的物理学家米哈伊洛·卜平而得名,可对贝尔格莱德的居民来说,他们从第一天就知道这座桥是中国投资修建的,便口口相传地永远都管它叫中国大桥。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黄皮肤的你才不必担心,会被误认为来自日本韩国。常住在贝尔格莱德的中国朋友,还给我讲了一段小故事。那片曾经中国大使馆所在的地方,在战火后夷为平地,此后多年,它就被空空荡荡地留在那里,只有永远不断地花圈,放在那块写有中塞两国文字的纪念牌前。一家塞尔维亚公司买下了那片地,原本想待价而沽,期待着能卖给中国政府,但在被贝尔格莱德市政厅发现后,立即予以了阻止,如今那片地方已经归属中国方面,在年内就将建起全新的塞尔维亚中国文化中心,而门口的一大片空地,则已经被命名为中塞友谊广场。你说塞尔维亚在巴尔干没朋友也好,你说他们要从中国谋求更多帮助也好,但事实就摆在那里:至少,他们的确把中国当成最重要的朋友,包括塞尔维亚方面还成立了国家层面的“对华、对俄合作国家委员会”,在委员会挂帅的竟赫然是前总统尼科利奇——给不了钱,那就先交心么。这也是为什么,就在月前,年的2月,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会选择在中国发生疫情后的高风险时期访问中国,他不仅是疫情发生后中方接待的第一位外长,还铿锵有力地表示:塞尔维亚人民不会忘记,当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时,中国朋友坚守在贝尔格莱德,同塞尔维亚人民站在一起。当时中国人民不惧强权的炸弹,现在塞尔维亚人民也不怕新型的病毒,我们将与中国兄弟感同身受,患难与共。而这次甘冒风险的访问,在1个月后成为了塞尔维亚自救的希望。随着时间来到3月底,疫情在中国得到控制的同时,却呈现出不可遏制的全球性爆发,塞尔维亚从数字上看,截止4月10日的确诊人数控制在人以内,但这样的数字并不能揭示问题的严重性。毕竟在重灾区意大利工作的塞尔维亚人,就有20万之巨,而在疫情爆发后从全欧返回祖国塞尔维亚的人数,竟可能达到36万人。塞尔维亚之所以确诊人数不高,核心原因还在于试剂盒的数量有限,在3月15日宣布“封国”时,塞尔维亚每天还只能检测几十人,随后检测数量缓慢增加,但仍只能供有症状患者优先检测,所以至今塞尔维亚检测后患者的确诊率长期在30%的高水位线上,至今确诊率也依旧高达22%,而轻症患者、密切接触者至今仍在检测的顺序中排名靠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在这种危险时刻,武契奇浑然不顾塞尔维亚已经成为欧盟候选国的身份,留下了那次著名的落泪发言:世界上唯一能帮助我们的朋友,只有中国了。于是在中国国内抗疫形势不断好转的同时,援助塞尔维亚的医疗专家团队和物资开始陆续出发。如果说塞尔维亚在早期防疫中,是吸取中国的经验,早早宣布封国,每晚执行严格的宵禁,5点以后就禁止所有居民外出;那么当疫情真正爆发后,他们接受的也还是来自中国方面的指导,医院的建设、试剂盒的制造,都遵循中国专家的意见。可以想见,这场战疫过后,我们会见证的是一段更坚固的友情。请不必担心,中国是否在单方面付出,这段友情迄今仍“不够对等”。因为第一,在欧洲有一个朋友,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事;第二,这个朋友在我们的帮助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复苏。年,塞尔维亚GDP增幅达到4.4%,在全欧范围内名列前茅。而塞尔维亚经济增长最迅速的版块就来自于服务业,过去5年增幅达到惊人的67.9%,而这个数字与塞中互免签证、中国游客大幅增加有着巨大的关联。据统计,年前8个月,总计有万外国游客抵达塞尔维亚,其中就包括近10万名中国旅客,这一数字较年开放互免签证前已经增长了5倍。在有计划出国的中国游客中,已经有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遍地俊男美女、物价极度亲民的东欧国度,将其列入了自己的旅游清单。而为了方便中国旅客,如今塞国首都贝尔格莱德的街头,路牌都会用多国文字来进行表示:第一行,塞尔维亚语;第二行,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第三行,便是中文了。而对我这样一个已经领略过塞尔维亚风光的游客而言,也总期待着和这个国家的重逢,再去看看多瑙河的流水,在其他季节会有怎样的颜色。3年前,我在诺维萨德的房东,一个叫博扬的英俊小伙,听说我这次有问题想问,立刻就说:来啊,你加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284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