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旅游景点 >> 肖斌美国的中亚政策基于猎鹿博弈视角的分析
美国的中亚政策:基于猎鹿博弈视角的分析
肖斌
近30年来,美国与中亚国家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的关系,这得益于美国的中亚政策。作为全球性大国,美国中亚政策引起了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取得了很多开拓性研究成果,促进了美国中亚政策研究的发展。但是,既有研究中的“埃尔斯伯格悖论”较为普遍,降低了研究结论的信度。借助猎鹿博弈可以发现,风险和互利是影响美国中亚政策的关键性要素,中亚国家的合作意愿和大国关系的性质(对抗、竞争、合作)则是推动关键性要素变化的核心力量。受中美俄三国竞争关系的影响,在美国中亚政策时间维度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风险占优的状态。因此,美国的中亚政策更倾向于选择猎兔策略,在中亚地区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即打击恐怖主义,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支持中亚国家的独立性,减少中亚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的过度依赖,寻求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支配性权力。
美国中亚政策中国俄罗斯猎鹿博弈风险与互利
肖斌,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欧亚地区战略态势(—)》阶段性成果。
在酝酿两年多后,特朗普政府于年2月5日公布了美国新中亚战略——《中亚战略—:促进主权与经济繁荣》,对奥巴马政府的中亚政策进行了微调。在拜登就任美国总统后,国务卿布林肯在年3月3日发表了《为美国人民的外交》的演讲。根据演讲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中亚不是美国外交的重点;现有的美国中亚政策也不会有重大变化。虽然与欧洲、亚太地区相比,中亚地区不属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核心攸关地区,但这并不能降低美国中亚政策的研究价值。原因有二:一是尽管中亚地区远离美国对外战略的核心,但是中亚地区与中国、俄罗斯两个大国相邻,在大国博弈中属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缘政治棋子;二是通过研究美国中亚政策能够发现大国在影响力不对称的地区是如何选择博弈策略的。美国中亚政策有很多研究方向,政策的目标、官僚组织运行机制、决策者的特征和动机等,其中政策目标(利益)是研究成果最为集中的方向。相比之下,研究美国中亚政策的决策过程相对薄弱。决策过程通常涉及决策理性、价值判断、政策制定者的个人因素等。因干扰变量多且不易控制,研究对外决策的政策过程更为复杂,但政策过程研究有助于洞察美国中亚政策的决策规律。
一、美国中亚政策30年:理论之内
尽管美国较早出台了涉及中亚地区的政策,但学界对该政策大规模的研究要略晚。原因是在早期,中亚政策是美国欧亚政策的一部分,直到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美俄关系倒退,美国才把中亚政策从其欧亚政策中剥离出来。“9·11”事件可以说是美国中亚政策研究的重大节点。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发言时说,美国将在中亚地区继续拥有我们以前从未梦想到的利益和存在。美国应与中亚国家在军事、经济、政治和发展援助等领域合作,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受美国对中亚地区政策变化的影响,学界对美国中亚政策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并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学术贡献:
第一,对美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有研究者主张美国中亚政策需聚焦经济和政治领域,并与中亚国家合作。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的10年,美国对中亚地区的利益需求有限,美国军方对该地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3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