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发布时间:2021/9/27 16:30:42   点击数:

一、填空(10分)

1.(5分)(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被尊为“  八大家”之首。

(2)  ,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入选教材的散文是《  》。

(3)《简?爱》是  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男主人公为  。

2.(5分)(1)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刘凤诰因其貌不扬,乾隆心有所嫌,皇帝吟出上联:“独眼不能登虎榜。”刘凤诰应声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又道:“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对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皇上对他颔首赞叹,封他为探花了。请从对句“牡丹”“荷花”“菊”“梅”中任选一词,写一句完整的古诗:  

二、阅读(70分)

3.(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四圣试禅心

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棱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什么道理!”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呵,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

(节选自《西游记》)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蛤蟆(hámá)

穿棱着锦

B.瓦钵

佯(yáng)佯不睬

C.孽畜

心痒难挠(náo)

D.教诲(huì)

针戳屁股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容貌),女工针指,无所不会。

B.若肯放开怀抱(心胸),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

C.你怎么这般执法(执行法令)?

D.哥呵,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打算、考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17时至19时。

B.“女工针指,无所不会”中的“女工”,也就是“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C.“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中的“儒书”,指儒家经籍,即老子、庄子的著作。

D.“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中的“西天”,指的是“天竺国”的“灵山”。

(4)下列对选文中艺术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唐僧虽对取经一事意志坚定,但为人略显懦弱,胆小推诿。

B.悟空斩钉截铁,刚正忠直。

C.猪八戒粗中有细,思虑长远。

D.沙悟净一番言语,淋漓尽致,诚心赤胆。

4.(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5.(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刘备将重任托付于诸葛亮,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

6.(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讟(dú,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与“则危亡立至”中“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欲速则不达

(2)“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①台阶;②任命;③清除;④算法的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  。

(4)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

7.(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活动,仅有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为51.2%。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22次着陆任务,只有10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火星软着陆技术。

我国是第一次探测火星,此前还没有火星轨道器,所以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此次采用了绕、着、巡的方式,就是环绕、着陆、巡视三位一体一次实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你觉得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都吃啥?汉堡?面包?蛋炒饭?梅菜扣肉?鱼香肉丝?其实,从国际空间站全面建成,到现如今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多年来,空间站上的食物清单一直在更迭。

最早的版本,食物极大可能是糊糊状的。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黑暗料理”,“口感难以形容”。

除了糊糊外,还有类似小块压缩饼干的“一口吃”食品,以及需加水软化才能下咽的复水食品。可是不论哪一种,味道都不是重点,温饱和健康才是重点。

现在,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用中药和滋补品配制的饮料。

总之,空间站食物越来越“接地气”。要想在航天员面前不露怯,身为“菜鸟”的你千万记得收起对“太空食品”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刹要淡定,务必藏好眼神里的那丝惊讶,假装熟练地挑选你的最爱,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宫保鸡丁。

(1)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B.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C.材料二我国航天员的食品由原来的糊状“黑暗料理”到现在的八宝饭、鱼香肉丝、四川串串、重庆火锅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两文都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我国空间科技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2)从语言风格方面,两则材料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8.(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远航归来

肖复兴

①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王老师。王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我还清楚记得他的名字叫王继皋。

②王老师是我们班语文课的代课老师。那时候,我们的语文任课老师病了,学校找他来代课。他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门口,引得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聚光灯一样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梳着一个油光锃亮并高耸起来的分头,身穿笔挺的西装裤子,白衬衣塞在裤子里面,很精神的打扮。关键是脚底下穿着一双皮鞋格外打眼,古铜色,鳄鱼皮,镂空,露着好多花纹编织的眼儿。

③从此,王老师在我们学校以时髦而著称,常引来一些老师的侧目,尤其是那些老派的老师不大满意,私下里议论:校长怎么把这样一个老师给弄进学校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④显然,校长很喜欢王老师。因为他有才华。王老师确实有才华。王老师的语文课,和我们原来语文老师教课最大的不一样地方,是每一节课都要留下十多分钟的时间,他为我们朗读一段课外书。这些书,都是他事先准备好带来的,他从书中摘出一段,读给我们听。书中的内容,我都记不清楚了,但每一次读,都让我入迷。这些和语文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觉,让我充满好奇和向往。

⑤王老师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他的嗓音略带沙哑,用现在的话说,是带有磁性。而且,他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不管底下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他都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忘乎所以。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有时候,同学们听不大懂,有调皮的同学开始不安分,故意出怪声,或成心把铅笔盒弄掉到地上。他依旧朗读他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也是他自己的世界里。

⑥王老师的板书很好看,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见到的字写得最好看的一位老师。他头一天给我们上课,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王继皋”三个大字,我就觉得特别地好看。我不懂书法,只觉得他的字写得(   )那种龙飞凤舞的样子,(   )教我大字课的老师那种毛笔楷书一本正经的样子,(   )秀气中带有点儿潇洒劲头儿。我从没有描过红模子,也从来没有模仿过谁的字,但是,不知不觉地模仿起王老师的字来了。起初,上课记笔记,我看着他在黑板上写的字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写。后来,渐渐地形成了习惯,写作文,记日记,都不自觉地用的是王老师的字体。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中学,即使到现在,我的字里面,依然存在着王老师字抹不去的影子。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个人对你的影响,竟然可以通过字绵延那么长的时间。

⑦不仅字写得好看,王老师人长得也好看。我一直觉得他有些像当时的电影明星冯喆。那时候,刚看完《南征北战》,觉得特别像,还跟同学说过,他们都不住点头,也说是像,真像。后来,我又看了《羊城暗哨》和《桃花扇》,更觉得他和冯喆实在是太像了。这一发现,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激动,特别想对王老师讲,但没有敢讲。当时,年龄太小,觉得王老师很大,师道尊严,拉开了距离。其实,现在想想,王老师当时的年龄并不大,撑死了,也不到三十。

⑧王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好几次讲完课文后留下来的那十多分钟,他没有给我们读课外书,而是教我们唱歌。他自己先把歌给我们唱了一遍,唱得真是十分好听,比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唱得好听多了。沙哑的嗓音,显得格外浑厚,他唱得充满深情。全班同学听他唱歌,比听他朗诵要专注,就是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托着脑袋听得入迷。

⑨不知道别的同学是否还记得,我到现在记忆犹新。王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歌名叫做《远航归来》。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里面的每一句歌词:

祖国的河山遥遥在望,

祖国的炊烟招手唤儿郎。

秀丽的海岸绵延万里,

银色的浪花也叫人感到亲切甜香

祖国,我们远航归来了,

祖国,我们的亲娘!

当我们回到你的怀抱,

火热的心又飞向海洋……

⑩一连好几次的语文课上,王老师都带我们唱这首歌,每一次唱,我都很激动,仿佛真的是一名水兵远航归来,尽管那时我连海都没有见过,也觉得银色的浪花和秀丽的海岸就在身边。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首《远航归来》,还常常会在耳边回荡。这首歌,几乎成了我的少年之歌,成了王老师留给我难忘旋律的定格。

(有删改)

(1)第③段有何作用?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

②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3)在第⑥段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4)王老师给“我”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

(5)文章以“远航归来”为题,有哪些用意?

三、应用(10分)

9.(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年1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发布了年“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公安部驻外使馆警务联络官、参赞杨东卫入选。杨东卫,山东德州人。高二那年,因家中突发变故,成绩优异的他被迫终止学业。后来他选择了参军。在部队,他训练之余坚持学习,津贴和家里寄来的钱,基本上都用来购买了英语教材和磁带等学习资料。20岁时,他如愿考上军校。参加工作后,他学习热情不减,不仅获得了本科学历,还获得留英硕士学位。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尤其是英语方面的特长,自年起,杨东卫曾先后三次被国家选派至东帝汶、科索沃、阿富汗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局势动荡,战火纷飞,物资短缺,疾病流行,一次次的出征,意味着一次次的别离,一次次的危险。但杨东卫无惧生与死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展现了一名中国“警察外交官”的风采。因表现出色,他也被授予了联合国维和勋章。

(1)弘毅中学团委计划近期举办一场主题报告会,报告人为杨东卫参赞,参会人员为九年级学生。请你给他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杨东卫参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毅中学团委

年X月X日

(2)①假如你是学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托你和杨参赞就来校做报告事宜进行沟通。请你给杨参赞提两个内容方面的建议。

内容一:  

内容二:  

②请为会议主标题拟写下句。

百炼始得龙泉剑  

——杨东卫参赞报告会

四、写作(60分)

10.(60分)一百年前,十几个年轻人站在烟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向远方眺望;七十年前,一群年轻人站在黄沙弥漫的戈壁滩上,向远方眺望;当年,一个年轻人站在田塍上,透过金色的稻芒向远方眺望;现在,勇敢的你,背起行囊,眺望远……

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填空(10分)

1.(5分)(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被尊为“ 唐宋 八大家”之首。

(2) 汪曾祺 ,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等,入选教材的散文是《 端午的鸭蛋 》。

(3)《简?爱》是 英 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男主人公为 罗切斯特 。

(1)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2)汪曾祺的入选初中教材的散文是《端午的鸭蛋》。

(3)《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其中男主人公为罗切斯特。

答案:

(1)唐宋

(2)汪曾祺

(3)英罗切斯特

2.(5分)(1)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2)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刘凤诰因其貌不扬,乾隆心有所嫌,皇帝吟出上联:“独眼不能登虎榜。”刘凤诰应声对道:“半月依旧照乾坤。”乾隆又道:“东启明,西长庚,南极北斗,谁是摘星子?”对道:“春牡丹,夏荷花,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皇上对他颔首赞叹,封他为探花了。请从对句“牡丹”“荷花”“菊”“梅”中任选一词,写一句完整的古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

(1)博学而笃志(重点字:笃)

(2)海内存知己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重点字:庇)

(4)八百里分麾下炙(重点字:麾)

(5)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重点字:篱)

二、阅读(70分)

3.(1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四圣试禅心

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俱不曾许配人家。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女工针指,无所不会。因是先夫无子,即把他们当儿子看养,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也都晓得些吟诗作对。虽然居住山庄,也不是那十分粗俗之类,料想也配得过列位长老。若肯放开怀抱,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棱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那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那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退了八戒道:“你这个孽畜!我们是个出家人,岂以富贵动心,美色留意,成得个什么道理!”

那妇人闻言大怒道:“这泼和尚无礼!我若不看你东土远来,就该叱出。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你就是受了戒,发了愿,永不还俗,好道你手下人,我家也招得一个。你怎么这般执法?”三藏见他发怒,只得者者谦谦,叫道:“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呵,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沙僧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那妇人见他们推辞不肯,急抽身转进屏风,扑的把腰门关上。

(节选自《西游记》)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A 

A.蛤蟆(hámá)

穿棱着锦

B.瓦钵

佯(yáng)佯不睬

C.孽畜

心痒难挠(náo)

D.教诲(huì)

针戳屁股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虽是小妇人丑陋,却幸小女俱有几分颜色(容貌),女工针指,无所不会。

B.若肯放开怀抱(心胸),长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

C.你怎么这般执法(执行法令)?

D.哥呵,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打算、考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A.中国古代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中的“酉时”,相当于17时至19时。

B.“女工针指,无所不会”中的“女工”,也就是“女红”,也称为女事。旧时指女子所做的针线、纺织、刺绣、缝纫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

C.“小时也曾教他读些儒书”中的“儒书”,指儒家经籍,即老子、庄子的著作。

D.“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中的“西天”,指的是“天竺国”的“灵山”。

(4)下列对选文中艺术形象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唐僧虽对取经一事意志坚定,但为人略显懦弱,胆小推诿。

B.悟空斩钉截铁,刚正忠直。

C.猪八戒粗中有细,思虑长远。

D.沙悟净一番言语,淋漓尽致,诚心赤胆。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A.有误,“蛤蟆”应读háma;“穿绫着锦”的“棱”应写作“绫”;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词语的解释。

ABD.正确。

C.有误,结合语境,“执法”应为“采取方案”。法:做法、方法,方案。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积累。

ABD.正确。

C.有误,老子、庄子是道家人物,他们的著作不能称为“儒书”。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故选:C。

(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

ABD.正确。

C.有误,“猪八戒思虑长远”不正确,他目光短浅,经常嚷嚷“散伙”。

故选:C。

答案:

(1)A

(2)C

(3)C

(4)C

4.(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两首诗都是怀古诗,前诗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项羽 ,后诗中的铜雀台为 曹操 所建。

(2)两首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诗人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假设性推想?

(3)两首诗观点不落窠臼,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乌江亭是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尽,乌江亭由此闻名古今。所以,《题乌江亭》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项羽。“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题乌江亭》中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意思是: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这两句是作者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赤壁》后两句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学生感情的把握能力。《题乌江亭》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赤壁》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以小见大。

答案:

(1)项羽曹操

(2)如果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如果不是偶然因素帮助了周瑜,结果恐怕是曹操取胜。

(3)前诗观点是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后诗借史事慨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题乌江亭》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很难说。

《赤壁》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5.(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刘备将重任托付于诸葛亮,有哪三个方面的原因?

(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中重点词有:苟,苟且。全,保全。于,在。求,谋求。闻达,闻名显达。句意为: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2)本题考查理解文段内容筛选信息。结合“咨臣以当世之事”“先帝知臣谨慎”“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等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才智过人、谨慎、忠心,所以刘备将重任托付于诸葛亮。

答案:

(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

(2)才智过人、谨慎、忠心。

6.(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或上言秦府(秦王李世民官府)旧兵,宜尽除武职,追入宿卫。上谓之曰:“朕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朕德于天下也。”

上谓公卿曰:“昔禹凿山治水而民无谤讟(dú,怨言)者,与人同利故也。秦始皇营宫室而民怨叛者,病人以利己故也。夫靡丽珍奇,固人之所欲,若纵之不已,则危亡立至。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王公已下,宜体朕此意。”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素朴,衣无锦绣,公私富给。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1)下列与“则危亡立至”中“则”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欲速则不达

(2)“除”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主要有:①台阶;②任命;③清除;④算法的一种。请结合本段内容,选出“尽除武职”中“除”的义项并说明理由。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 、 对比论证 。

(4)从选文看,唐太宗有哪两个可贵之处?

(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则危亡立至”中“则”是副词,相当于“就”。

A.副词,相当于“就”;

B.助词,无实际意义;

C.副词,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就是”;

D.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反而”。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尽除武职:全部任命为武官。除:任命。

故选:②。

结合本段唐太宗的答语“联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汝之此意,非所以广联德于天下也”,可知不宜尽除武职的原因是:惟贤是举,不可任人唯亲,反对给旧部封官加爵,应让恩德广被于天下。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唐太宗列举大禹为天下百姓凿山治水和秦始皇为自己的私欲营造宫室的事例,并用“民无谤讟”和“民怨叛”“与人同利”和“病人以利已”作对比,突出为政要为天下百姓服务的重要性。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结合“联以天下为家,惟贤是与,岂旧兵之外皆无可信者乎”可知,唐太宗可贵之处是惟贤是举。结合“朕欲营一殿,材用已具,鉴秦而止”可知,唐太宗吸取秦灭亡的教训,不纵所欲。

答案:

(1)A

(2)②;因为太宗惟贤是举,认为不可任人唯亲,反对给旧部封官加爵。

(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4)惟贤是举不纵所欲

7.(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从20世纪60年代,人类已进行了47次火星探测活动,仅有25次成功或部分成功,成功率为51.2%。而火星着陆任务风险更高,22次着陆任务,只有10次取得成功,成功率为45%,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掌握火星软着陆技术。

我国是第一次探测火星,此前还没有火星轨道器,所以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此次采用了绕、着、巡的方式,就是环绕、着陆、巡视三位一体一次实现,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第一次开展火星探测时,采用如此高难度的任务方式,所以说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而且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巨大的跨越。

材料二:

你觉得航天员在空间站里都吃啥?汉堡?面包?蛋炒饭?梅菜扣肉?鱼香肉丝?其实,从国际空间站全面建成,到现如今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升空,多年来,空间站上的食物清单一直在更迭。

最早的版本,食物极大可能是糊糊状的。经过特殊处理、确保不会掉渣的糊状“黑暗料理”,“口感难以形容”。

除了糊糊外,还有类似小块压缩饼干的“一口吃”食品,以及需加水软化才能下咽的复水食品。可是不论哪一种,味道都不是重点,温饱和健康才是重点。

现在,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可以吃到诸如八宝饭、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中式食品,饭后还可以喝一杯用中药和滋补品配制的饮料。

总之,空间站食物越来越“接地气”。要想在航天员面前不露怯,身为“菜鸟”的你千万记得收起对“太空食品”的刻板印象,在看到食物的那一刹要淡定,务必藏好眼神里的那丝惊讶,假装熟练地挑选你的最爱,或许就能在其中找到一份美味的宫保鸡丁。

(1)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D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

B.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C.材料二我国航天员的食品由原来的糊状“黑暗料理”到现在的八宝饭、鱼香肉丝、四川串串、重庆火锅等,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D.两文都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我国空间科技方面的进步和成就。

(2)从语言风格方面,两则材料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说明方法的运用。

A.材料一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火星着陆风险高、成功率低。“为了说明火星着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与原文内容不符;

B.由材料一“中国火星车在技术上和美国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的第一次火星探测已经开创了先河”可知“我国火星探测技术和美国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原文内容不符;

C.“四川串串、重庆火锅”,材料二未涉及,属于无中生有;

D.分析正确。

故选:D。

(2)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需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地说明。解答此题,要明确思路:选择一则材料,从语言风格角度来分析选择的原因。喜欢材料一,可从语言平实准确、科学严谨方面来答。喜欢材料二,可从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方面来答。

答案:

(1)D

(2)示例一:喜欢材料一,语言平实准确、科学严谨。

示例二:喜欢材料二,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8.(2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远航归来

肖复兴

①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王老师。王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我还清楚记得他的名字叫王继皋。

②王老师是我们班语文课的代课老师。那时候,我们的语文任课老师病了,学校找他来代课。他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门口,引得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聚光灯一样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梳着一个油光锃亮并高耸起来的分头,身穿笔挺的西装裤子,白衬衣塞在裤子里面,很精神的打扮。关键是脚底下穿着一双皮鞋格外打眼,古铜色,鳄鱼皮,镂空,露着好多花纹编织的眼儿。

③从此,王老师在我们学校以时髦而著称,常引来一些老师的侧目,尤其是那些老派的老师不大满意,私下里议论:校长怎么把这样一个老师给弄进学校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④显然,校长很喜欢王老师。因为他有才华。王老师确实有才华。王老师的语文课,和我们原来语文老师教课最大的不一样地方,是每一节课都要留下十多分钟的时间,他为我们朗读一段课外书。这些书,都是他事先准备好带来的,他从书中摘出一段,读给我们听。书中的内容,我都记不清楚了,但每一次读,都让我入迷。这些和语文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觉,让我充满好奇和向往。

⑤王老师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他的嗓音略带沙哑,用现在的话说,是带有磁性。而且,他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不管底下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他都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忘乎所以。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有时候,同学们听不大懂,有调皮的同学开始不安分,故意出怪声,或成心把铅笔盒弄掉到地上。他依旧朗读他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也是他自己的世界里。

⑥王老师的板书很好看,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见到的字写得最好看的一位老师。他头一天给我们上课,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王继皋”三个大字,我就觉得特别地好看。我不懂书法,只觉得他的字写得(   )那种龙飞凤舞的样子,(   )教我大字课的老师那种毛笔楷书一本正经的样子,(   )秀气中带有点儿潇洒劲头儿。我从没有描过红模子,也从来没有模仿过谁的字,但是,不知不觉地模仿起王老师的字来了。起初,上课记笔记,我看着他在黑板上写的字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写。后来,渐渐地形成了习惯,写作文,记日记,都不自觉地用的是王老师的字体。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中学,即使到现在,我的字里面,依然存在着王老师字抹不去的影子。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个人对你的影响,竟然可以通过字绵延那么长的时间。

⑦不仅字写得好看,王老师人长得也好看。我一直觉得他有些像当时的电影明星冯喆。那时候,刚看完《南征北战》,觉得特别像,还跟同学说过,他们都不住点头,也说是像,真像。后来,我又看了《羊城暗哨》和《桃花扇》,更觉得他和冯喆实在是太像了。这一发现,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激动,特别想对王老师讲,但没有敢讲。当时,年龄太小,觉得王老师很大,师道尊严,拉开了距离。其实,现在想想,王老师当时的年龄并不大,撑死了,也不到三十。

⑧王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好几次讲完课文后留下来的那十多分钟,他没有给我们读课外书,而是教我们唱歌。他自己先把歌给我们唱了一遍,唱得真是十分好听,比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唱得好听多了。沙哑的嗓音,显得格外浑厚,他唱得充满深情。全班同学听他唱歌,比听他朗诵要专注,就是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托着脑袋听得入迷。

⑨不知道别的同学是否还记得,我到现在记忆犹新。王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歌名叫做《远航归来》。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里面的每一句歌词:

祖国的河山遥遥在望,

祖国的炊烟招手唤儿郎。

秀丽的海岸绵延万里,

银色的浪花也叫人感到亲切甜香

祖国,我们远航归来了,

祖国,我们的亲娘!

当我们回到你的怀抱,

火热的心又飞向海洋……

⑩一连好几次的语文课上,王老师都带我们唱这首歌,每一次唱,我都很激动,仿佛真的是一名水兵远航归来,尽管那时我连海都没有见过,也觉得银色的浪花和秀丽的海岸就在身边。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首《远航归来》,还常常会在耳边回荡。这首歌,几乎成了我的少年之歌,成了王老师留给我难忘旋律的定格。

(有删改)

(1)第③段有何作用?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

②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3)在第⑥段括号内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4)王老师给“我”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印象?

(5)文章以“远航归来”为题,有哪些用意?

(1)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③段中“一些老师的侧目,尤其是那些老派的老师不大满意,私下里议论”和下文王老师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字写得好看”“唱得真是十分好听,比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唱得好听多了”形成鲜明对比,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作用是:反衬王老师与众不同,突出表现了他的才华,引出下文。

(2)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①此句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王老师声音优美动听、沁人心脾的特点外,还要答出令人沉浸其中的表达效果。

②此句从描写方法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是神态描写,描写对象是“王老师”,写出了王老师唱歌时深情的眼神,“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表现王老师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龙飞凤舞的样子”“一本正经的样子”“秀气中带有点儿潇酒劲头儿”是不同的书写风格,彼此间构成并列关系,前两者是别人的书体风格,后者是王老师的书体风格,所以应选用“既不是、也不是、而是”。

(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由第④段“和我们原来语文老师教课最大的不一样地方,是每一节课都要留下十多分钟的时间,他为我们朗读一段课外书”“这些和语文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觉,让我充满好奇和向往”和第⑧段“王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好几次讲完课文后留下来的那十多分钟,他没有给我们读课外书,而是教我们唱歌”可得王老师上课方式新颖,有吸引力;由第⑤段“王老师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他的嗓音略带沙哑,用现在的话说,是带有磁性”“不管底下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他都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忘乎所以。”可得:王老师声音好听,朗读声情并茂;由第⑥段“王老师的板书很好看”“秀气中带有点儿潇酒劲头儿”,可得:王老师板书好,秀气又潇洒;由第②段“身穿笔挺的西装裤子,白衬衣塞在裤子里面,很精神的打扮”和第⑦段“不仅字写得好看,王老师人长得也好看。我一直觉得他有些像当时的电影明星冯喆”,可得:王老师穿着有品位、精神气质好;由第⑧段“他唱得充满深情。全班同学听他唱歌,比听他朗诵要专注,就是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托着脑袋听得入迷”,可得:王老师歌声充满深情,让人入迷。

(5)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可知,“远航归来”是王老师常带我们唱的一首歌的歌名,从“不知道别的同学是否还记得,我到现在记忆犹新。王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歌名叫做《远航归来》”“每一次唱,我都很激动”“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首《远航归来》,还常常会在耳边回荡。这首歌,几乎成了我的少年之歌,成了王老师留给我难忘旋律的定格”等处可以看出,题目表达出王老师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结合第①段“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王老师”可以看出,题目能引起“我”对王老师种种往事的回忆和深深怀念;“远航归来”在前八段一直未出现,这就会吸引读者带着好奇一直读下去。显然题目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标题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远航归来》表达崇高的爱国情怀,王老师爱唱,也希望我们爱唱、常常去唱,其实是王老师希望让歌曲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间。所以以此为题,深化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

(1)反衬王老师与众不同,突出表现了他的才华,引出下文。

(2)①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王老师声音优美动听、沁人心脾的特点,令人沉浸其中。

②神态描写,通过王老师深情的眼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3)既不是也不是而是

(4)上课方式新颖,有吸引力;声音好听,朗读声情并茂;板书好,秀气又潇洒;穿着有品位、精神气质好;歌声充满深情,让人入迷。

(5)表达出王老师对“我”产生的深远影响;引起“我”对王老师种种往事的回忆和深深怀念;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深化主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三、应用(10分)

9.(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年1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发布了年“最美基层民警”名单。公安部驻外使馆警务联络官、参赞杨东卫入选。杨东卫,山东德州人。高二那年,因家中突发变故,成绩优异的他被迫终止学业。后来他选择了参军。在部队,他训练之余坚持学习,津贴和家里寄来的钱,基本上都用来购买了英语教材和磁带等学习资料。20岁时,他如愿考上军校。参加工作后,他学习热情不减,不仅获得了本科学历,还获得留英硕士学位。凭借着过硬的素质尤其是英语方面的特长,自年起,杨东卫曾先后三次被国家选派至东帝汶、科索沃、阿富汗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局势动荡,战火纷飞,物资短缺,疾病流行,一次次的出征,意味着一次次的别离,一次次的危险。但杨东卫无惧生与死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展现了一名中国“警察外交官”的风采。因表现出色,他也被授予了联合国维和勋章。

(1)弘毅中学团委计划近期举办一场主题报告会,报告人为杨东卫参赞,参会人员为九年级学生。请你给他写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

尊敬的杨东卫参赞: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毅中学团委

年X月X日

(2)①假如你是学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托你和杨参赞就来校做报告事宜进行沟通。请你给杨参赞提两个内容方面的建议。

内容一: 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最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内容二: 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不要跑题,内容要具体、典型,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 

②请为会议主标题拟写下句。

百炼始得龙泉剑 一鸣惊人天地功 

——杨东卫参赞报告会

答案:

(1)示例:

您好!为弘扬正能量,激励莘莘学子,弘毅中学团委决定为九年级学生举行“最美基层民警”主题报告会,时间:年X月X日;地点:学校会议室。特邀请您为我们大家作报告,期盼您的到来。

(2)①示例:报告内容要客观、真实,最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围绕活动主题进行,不要跑题,内容要具体、典型,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

②示例:一鸣惊人天地功

四、写作(60分)

10.(60分)一百年前,十几个年轻人站在烟雨迷蒙的南湖红船上,向远方眺望;七十年前,一群年轻人站在黄沙弥漫的戈壁滩上,向远方眺望;当年,一个年轻人站在田塍上,透过金色的稻芒向远方眺望;现在,勇敢的你,背起行囊,眺望远……

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眺望

想象一下,你独身一人,抑或伴随着你最想伴随的人,背着行囊,徒步穿行在郁郁葱葱的浪漫的欧式森林中;听着溪流潺潺,鸟兽啼鸣,全身沐浴在一片和煦的暖阳中,与大自然交换着你肺腑中的一点一滴……忽地,你穿出森林,来到一座小丘上,向远方眺望——看万里无云的晴空下,安详的小村落,人们永远带着笑,如最纯洁的天使一般……

我愿在草原上,在密林旁,在海滩上,感受草原的空阔,观赏密林的幽美,品尝海风的咸涩……在自然里,我建一间小屋,自己耕耘,自己收获,在初升的朝阳里欢笑,在皓月繁星之下沉思;将身心放在最舒缓的岁月之流中,听一曲恬静的纯音乐,就这样流淌……

我愿在偌大世界的一切中,只留心与自然,悄然做着最原始的交流;我不再埋没于碌碌无为、平庸无奇的单调人生中,而是站在最纯净的一片净土之上,眺望那一片美好的远方……

我愿以鸟兽虫鱼为友,以天地日月为伴。在春日醉人的春风里,在夏日清凉的溪流旁,在秋日凄美的枫林下,在冬日飘纷的雪花中……我愿将生命交给自然,换取一片瓦尔登湖般的净土;我愿将喧嚣的城市、拥挤的人群、无止境的名利全部推开,寻找一份能够使人对自己微笑的真挚情感;我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拥有五柳先生般纵使穷困也不潦倒的自在生活;我愿登上心灵的小丘,眺望远方……

我愿在某一刻,自然与我交织一处,夕阳皓月是我的目光,森林草原是我的肤发;我愿停驻在心灵的一个角落,静静地、平淡地、轻松地眺望。

我不一定能,也不一定需要追求到这一切。有时追求理想的过程,远比理想本身要灿烂;正如耕耘栽培的过程,有时远比结出的果实甜蜜一般。但这将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储存在我心中某处,随时感受着时而精美、时而粗犷的自然之情……

我愿登上心灵的小丘,眺望远方……

《部编初中数学》,由奥数国家级教练员,联手四名特级教师打造。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3704.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