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统计与必备知识

发布时间:2021/10/16 17:28:47   点击数:

年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统计与必备知识梳理

高频考点14: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高频考点详细统计

二、高频考点知识梳理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1.原因(1)根本: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2)直接:二战后初期,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是 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双方都认为对方是自己的 威胁。2.经过(1)奠定基础:以美苏为首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出现。(2)初步形成:美苏按照雅尔塔体系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3)最终确立:年北约和年华约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3.内容(1)美苏“冷战”A.“冷战”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B.美国推行冷战的条件①经济上,建立以美元为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关贸总协定→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②军事上,有强大常规军队,垄断原子弹。③政治上,操纵联合国。C.表现美国方面:政治——①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主张遏制共产主义,对抗苏联,揭开冷战序幕。②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正式开始。经济——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军事——年,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加剧了冷战程度。苏联方面:政治——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经济: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对抗北约,标志以冷战为主要内容的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冷战”中的“热战”A. (-年):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加剧朝鲜南北矛盾;美国对日政策由抑制改为进一步扶植(年已开始);日本接受美军订货,促进了经济发展。B.越南战争(-年):年法国殖民者被迫撤出越南→年,美国趁机入侵越南→年,将“特种战争”扩大为“局部战争”→在中苏大力援助下,越南军民坚持抗战→年,美国被迫从越南撤军。C.古巴导弹危机:年。4.影响(1)积极①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发生。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借鉴对方经验教训,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③促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了不结盟运动,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2)消极①造成德国和朝鲜的分裂。(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建立;年,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②使欧洲被分裂为对峙冷战的两部分。③两强全面对抗,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④两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现实: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国际地位严重下降。②根本:西欧生产力迅速发展。③直接:法德和解。(法国倡导建立煤钢共同体最初目的是消除法德两国矛盾)④外因:美苏争霸严重威胁到欧洲的安全和发展;美国对欧政策(如马歇尔计划)的推动。⑤思想渊源:欧洲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2)经过①年,法、意、荷、比、卢和西德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②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两大支柱: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③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④年,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⑤年,欧盟成立,标志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3)影响①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②使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③严重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使美国调整了对西欧的政策。④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使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②美国的扶植(年开始变抑制为扶植,年起全面扶植)。③制定经济计划,用国家政权力量推动经济发展。④重视科技与教育。⑤接受美军军事订货。⑥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⑦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贸易立国”“出口 ”的口号。(2)表现:-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①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政治大国的目标——目标是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②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③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冲击了两极格局。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原因①二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浪潮,诞生了许多新兴国家。②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标志:年, 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3)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4)主张:反殖反霸,以和平代替冷战,全面裁军;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4)影响①标志第三世界以独立力量登上国际舞台。②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三)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超多强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两极格局的瓦解(1)原因①根本: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发展。②直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③具体:西欧联合自强、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美苏实力下降。(2)标志: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影响a.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标志冷战结束。b.推动了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c.使世界形势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2.冷战后的世界形势(1)特点: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2)缓和与和平原因:①两极格局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大国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减弱。②冷战后,欧美大国在争夺过程中,既竞争对立,又彼此依存。③大国的争夺和角逐,转向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3)紧张与动荡A.原因①一些地区和国家的固有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爆发.②美国推行霸权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③恐怖主义的威胁。B.表现:海湾战争(年)、科索沃战争(年)、伊拉克战争(年)、阿富汗战争(年)、年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3.当今的世界格局(1)特点①新的格局尚未形成,新旧格局处于交替时期。②多钟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③暂时形成“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格局。(2)影响①有利于抵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②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yjd/2381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