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人口民族 >> 不再只是给陆军打辅助中国初步建成战略空
前些天,中国空军发言人对“迈入战略空军门槛”一事的表述,仍然在持续发酵着。人们最为核心的争论话题自然是围绕着传闻已久的“轰-20”,毕竟其是最具核心威慑力的超级杀器。不过冷静下来重新思考这个话题,发言人表达的内容中,并没有暗示新一代战略轰炸机马上就要公布的意思,其更多的是在表达中国空军的战斗力和职能向“具备独立战略作战能力”转型的成果。
与其他国家相似,中国空军最早也是完全脱胎于陆军。新中国建国前夕,人民空军才开始建立,国内对空军的历史和经验积累远不如清朝晚期就出现的海军,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诞生时间晚、资格过于年轻、对技术和资金投入要求又相当高的空军,在解放军军种序列中的地位并不高。
相比之下,“陆军老大哥”凭借多年革命战争的老资格和军种规模的压倒性优势,在共和国军种序列中有着绝对的发言权。不难看出,当年的十大元帅皆为陆军出身,海军司令员的最高军衔是大将,空军司令员则是上将,基本上只是和陆军的兵团-军区级干部平级。在这种“惯性”的影响下,新中国的空军和海军一样在陆军的“光环”下度过了几十年,可见当时陆军影响力的绝对优势和海空军弱势地位的状况。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冷战的结束,传统的陆上威胁一夜之间远离中国,而东南方向基于海空领域的一系列国防安全隐患和威胁相继显现,对中国海空军的考验骤然上升,这里面又属空军首当其冲。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军航空兵在“沙漠风暴”中的突出表现,对当时的中国空军形成了极大的震撼。数年后的科索沃战争中,美军更是在不出动地面部队情况下,解决了一个中等实力的国家。
尽管我们不能因此得出“空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结论,但现代空军的力量和职能,其实早已脱离了“给陆军打辅助”的地位,其完全有实力和资格独立进行战争,或是在战争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基本已成为强国的普遍共识。因此,制空权在现代战争中的优先地位也凸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支能够独立遂行完整战争使命、体系足够完善、规模庞大且装备先进的空军力量,也就有了被称为“战略空军”的基本资格。
可见,让一支空军发展成为“战略空军”,除了战略轰炸机、加油机、预警机等技术平台元素,还需要在顶层设计中触及军种的整体作战使命和作战任务要求。当然,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军种之间地位的此消彼长。从这一点来看,这几年军委成员里空军将领的顺位最为靠前,就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了这一点。
年军改以后,军种之间的调整进一步开始体现,海军和空军将领在战区中已经有了担任一把手的资格,同样反映出在战略方向上,海空两军独立完成作战的能力越来越完善。再加上大量的磨合演习与新装备平台的入役,如今中国空军宣布“迈入战略空军门槛”,既宣示了技术上的进步,也折射出了理念和发展战略转型的开花结果,这比一两件尖端装备的现身和服役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