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十年刘宇摄影的答案往往不在摄影中
他是记者:美、英大选的政治风云里他在;战火纷飞的波黑土地上有他;奥运健儿赛场拼搏时他用镜头让我们见证……
他是摄影师:用如《四号线》这样的作品带领我们看着日常生活里那些我们天天见着却又视而不见的时间碎片……
他是策展人:有《中国:从50年代到现在》的历史大视野,也有《年轻的眼镜看世界》的朝气……《新华社国际摄影十年》《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环境启示录》《在河之洲》《城记》《乐活》等展览从不同角度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思维视角与表达方式……
他是刘宇。
他所在的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参与了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多届活动。我们的第十年,因为刘宇这样亦师亦友的伙伴所给予的帮助与支持,正在变得更完整。
共话十年,今天我们和刘宇聊。
Q:您担任过国内众多摄影赛事的评委,您认为一幅作品具备哪些因素才能打动人心?
我们见过太多光线、构图、瞬间都好,就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照片,“动人”的确是摄影的很高境界。但什么样的照片能够打动人心又很难一概而论。
照片对于不同的人意义是不一样的,我在朋友圈见过一组日本的年轻父亲记录自己患病女儿的成长过程的照片,我跟贴评论:这是最好的摄影。我相信他拍摄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怎样去“打动人心”,但对于这位父亲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摄影。
有些照片是给别人看的,有些则是给自己看的。即便是与人分享,同样一张照片有人看了感动,有人则毫无感觉。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生活经历、知识结构等等不同。但人类总有一些是永恒的共通情感。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我们不必揣摩别人怎么想,而应该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你心有所感,别人或许会感同身受。
Q:您曾说过国内摄影有题材同质化的问题,在原生态影像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贵州是一个原生态文化富集的地域,但越来越多的镜头都聚焦在了少数民族节庆上,您觉得怎样去做才能鼓励更多的创新的、优秀创作呢?
我理解原生态就是自然状态下、未受到干扰的原汁原味的生存状态。少数民族节庆当然也属于原生态的范畴,但我们现在拍摄的不少内容,并非源于当地百姓心理需求的真正的原生态,而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表演。贵州原生态资源丰富,也涌现了不少优秀的摄影家。但有些资源本来是优势,也可能变成突破的限制。
当然,任何人都可以享受摄影的乐趣,无论拍什么、怎么拍都不应该被指责。但一味模仿复制不可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摄影的答案往往不在摄影当中,摄影的更大的视觉可能性需要个人多方面的深厚修养,以及借助外部各种文化和思想的资源,才可有走得长远。我觉得最重要的首先要有真诚的创作态度,其次要努力构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Q:参加过国内那么多的摄影展,也是原生态大展的老朋友了,您认为大展和国内其他影展相比有什么特点吗?
这些年,摄影节展遍地开花,各地都想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我一直觉得摄影节不一定大而全,小而美也挺好。摄影节展要对摄影人产生的吸引力,一是展览和活动内容要有特色、质量高。“多彩贵州”摄影大展定位于原生态,契合了现代人崇尚自然精神的回归,让生活在喧嚣城市的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存空间。二是活动主办地本身旅游摄影资源丰富。贵州在这方面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每年在不同的市州举办,可以领略贵州各地的不同风情,也是其他摄影大展所不具备的特色。
刘宇在第九届大展现场▼▼
Q:到今年,大展已经走到了第十个年头,能聊聊您眼中大展的变化吗?
第一届大展举办的时候,我还在媒体工作。我记得初创阶段主办方比较担心大展的国际性,委托我和同事做了一些国际图片的征集工作。后来,我又陆续参加过几届,也带来一些展览。我感觉,随着大展知名度的提高,吸引了更多的优秀策展人和摄影家的
这次大展上,我策展的《拾城》的作者就全部是用摄影白癜风前期儿童白癜风病的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1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