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这99个故事告诉你,什么是不一样的美军
95%的装备“外包”
许述
鲁迅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比较陈独秀与胡适: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张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美国喜欢把武器库开着,把部分武器敞开了给人看,就是要吓倒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则有点像胡适,很神秘,也能达到威慑的效果。
在多数人印象里,军事装备因保密需要,多为内部制造,不会外包。美军似乎没这方面的顾忌,95%的项目都采用竞争的方式。
不要以为美国人傻,人家算盘打得很精:武器装备采用竞争研制的方式,一来可以促进技术创新,二来还可以省钱——每年节约军费12%-30%。
年海湾战争中,每个在役正规军人只有1个军事外包服务商提供的雇员。8年后的科索沃战争时,这个比率已达到了1:1。美军武器装备从生产到维修,很大一部分都外包给民营公司。有这样几个数据:海军舰艇的改装和维修,35%在私人船厂进行;陆军装备保障任务,40%交由地方完成;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备维修任务交到地方的部分占49%,且完成出色。
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以往基本是“闭门造车式”,早就被人诟病。道理很简单:在缺乏竞争和监督的情况下,不仅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年伊始,一个好消息传来——中国开通了武器装备采购网,该网站包括了从卫星监控装备到国内生产情报系统的多个武器采购项目。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副部长夏清月表示:“对于竞争各方,采购竞标将是合法、公开、透明的。只要符合资格要求,不论是军工产业集群还是私人部门,都能够参与竞标。”对此,包括彭博社等外媒纷纷予以积极评价,称此举修正了不透明且催生腐败的(军队采购)系统。
武器装备采购网的开通,当然是个好消息。不过,那些积极的结论也许下早了些。如果军事装备采购仅仅靠开通一个网站就可以消除不透明,消灭腐败,是不是太容易太简单了?该网站的开通,是个积极信号。装备采购要变得高效,需要大量的配套措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然了,军事外包也不是没有风险。除了保密风险之外,外包商能否提供及时的、有力的服务也成为考验之一。海湾战争期间,美军一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前方出故障了,军方要求承包商前往修理。而承包商却说,只有得到足够强大的火力掩护才会去前线。约束外包公司主要靠合同,如果违约,他们最多赔钱。然而,士兵的生命和战争的结果,岂是钱能赔得起的?
话又说回来,不能因为军事外包有风险就拒之于千里之外,如果收益大于风险,就不妨尝试。
美军的许多成功可以“复制”
——评许述新著《这就是美军》
胡先成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军官,一本不“厚”也不“重”的军事书籍,却有王洪光、戴旭两位重量级人物为他写序,规格之高颇令人好奇。但它最受我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白癜风治疗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14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