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历史揭秘18年前中国使馆被误炸的

发布时间:2018/4/23 20:12:26   点击数:

北约轰炸机“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这件至今仍有许多内幕悬而未决的旧案,今天仍是中国舆论的热点。

事件中牺牲的三位烈士

不少中国人一直认为那不是误炸。时任美国总统和驻华大使后来都谈论过这次事件。当时美国国务次卿也到北京对中方通报了具体情况。

回顾美国媒体的报道:

年5月,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组织的军队空袭南斯拉夫。却不料一架美军B-2轰炸机发射的3枚精确制导炸弹误中了中国大使馆,令三人丧生,数十人受伤。在北京和中国其他许多城市,众多愤怒的学生和市民上街举行反美游行。他们认为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大使馆是蓄意行为。

道歉电话

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一生》(MyLife)出版,其中多处谈到他执政期间美中关系的风波。克林顿扼要介绍了误炸中国大使馆的来龙去脉。他写道:

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要求克林顿写下道歉信

克林顿写道,在得知中国大使馆遭到轰炸造成伤亡之后,“我目瞪口呆,对这个错误深感不安,立即打电话向中国领导人J道歉。但J不接电话,因此我公开地反复地表示歉意。”

中国官方媒体在事件发生后将近一个星期里,没有报道美国官方立即对轰炸中国使馆道歉的事。

克林顿在自传中回忆说,在误炸使馆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跟中国领导人J通了电话。克林顿写道:

“我再次道歉,并且跟他说,我相信他不会相信我会故意炸他的大使馆。J回答说,他知道我不会。但是他又说,他相信在美国国防部或中央情报局内有人不满我跟中国拉关系,因此可能故意在地图上做手脚,造成中美分裂。J难以相信,我们美国这样一个技术先进的国家会犯这种错误。”时任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也对中国外交部道了歉。

不知情?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尙慕杰在年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说出了一些他们的“内幕”:

年2月24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与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右)

年5月8日,北京学生在美国使馆外面焚烧美国国旗

“大使馆被抗议者包围了,我们三四天都出不去。抗议者也包围了我们的官邸。一个晚上都有石头砸在房子上。我真正焦虑的是我的妻子和儿子会怎么样。他们在我们的官邸里。我儿子给我打电话说,中国抗议者扔石头,还爬墙,想进到官邸里。我很害怕。那天傍晚,他们撤到大院里的另一座楼里,这是美国新闻署的楼,窗户上有栏杆挡着。所以他们那天晚上就在那座楼里,躲在桌子底下。

“第二天早上,使馆的一个中国雇员进了官邸,把我妻子和儿子带出去了。他差点被一块石头砸到,差一点点就砸到他的脑袋。”

“我和中方唯一的联系就是和外交部。他们星期六下午打电话给我,让我到外交部去接受外交部长的抗议。我告诉他们,使馆被包围了,我出不去。他们后来又打电话回来,他说会通过电话提出抗议。他就这样做了。”

美国外交官们回忆说,上一次西方国家驻北京使领馆遭到攻击,是在年。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西方外交人员在中国的人身安全有保障。到年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恒安石曾说,“驻外的美国外交官在在中国最安全”。

失误铸成大错?

“我觉得J主席相信轰炸中国大使馆不是美国政府的政策。他肯定知道克林顿总统对这件事非常生气,感到非常抱歉,专门派国务次卿到中国来,花一整天的时间解释地图和其它情况,解释这次失误是怎么发生的。”

尙慕杰提到的国务次卿,是当时在国务院负责政治事务的托马斯?皮克林。他在年6月7日向中国政府通报了调查情况。皮克林指出:“攻击是由三方面的基本失误造成的。

第一:用于将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FDSP)总部作为攻击目标的定位技术有严重缺陷;

第二:用于核实目标信息的军事或情报的数据库都未包括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

第三:目标复查过程中的任何阶段都未发觉上述两个错误。对于目标大楼不是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总部,而事实上是中国大使馆这一事实,没有人向可能了解的人士征求意见。”

尙慕杰说:“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关系非常好,他们在华盛顿和中国见过很多次。我们最后谈妥,美国政府支付中国驻贝尔格拉德大使馆的损失;中国政府支付我们驻北京大使馆和成都总领事馆的损失。即使是北京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被炸事件,也只是把两国关系阻碍了几个星期,然后就恢复正常了。”

在炸馆事件发生的时候,正值美国周末。那么,此时此刻,美国的国防高官在什么地方?

通过美国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在年5月8日消息传来之前,美国的一些国防高官和家人正在参加一个户外烧烤餐会。这时候惊闻在南斯拉夫出了大事,闯了大祸,于是官员们赶去上班,了解和处理危机。

如此看来,当时这些高官对此毫无准备。美国人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轰炸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可以被看作变相宣战或者不宣而战,可能招致反击。假如真是蓄意而为,那么在攻击时不应该严阵以待,坐镇办公室,以应付危局吗?

当时,《纽约时报》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结论是:这个事件是由一系列错误的重合造成的误炸。

不信是误炸

但在中国,仍有不少人认为这是蓄意而为,而不是误炸。

后来接替尙慕杰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普理赫也说过,他曾向一位中国朋友详细解释北京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是怎么被误炸的。那位中国人听了半天,然后说:“我差点儿就相信你了。”

时隔多年之后,美国媒体的中文网站曾就此事做过调查,有50.5%的投票者认为“是北约故意炸的”,有28.3%的投票者认为“是误炸,美国不可能有意攻击中国使馆”,其余的选择“不清楚,希望了解有关信息”。

真相是什么?

对中国来说,怎一个“误”字了得。

究竟是不是“误炸”?多年来在中国存在着多种说法,年7月16日《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撰写文章讲述了一个原因,在这里供各位参考。

国家的记忆没有断层。一九九九年的南斯拉夫中国大使馆遇炸事件,派出战机的北约与美国当局的说辞是“误炸”,但后来种种证据浮现﹕这是美国精心布置的军事行动,导致三名中国记者丧生、二十几名中方人员受伤。

当时西方的主流媒体,包括《新闻周刊》与《纽约时报》,在美国官方的“喂料”下,透露这是北约当局的误炸,原因是美国五角大厦内的国家地图局(NationalImageryandMappingAgency,NIMA)提供了“旧地图”。

但不旋踵间,亚洲周刊的独家封面故事推翻了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发现国家地图局不甘专业被践踏,拒当代罪羔羊,该局公开发表声明,强调它们的地图都非常准确,不断更新。北约空军“误炸”,绝对与他们无关。

历史后来也变得越来越清楚。美国甘冒天下的大不韪,公然两度轰炸南斯拉夫的中国大使馆,是因为当时他们接获情报,发现一架被击落的美国F隐形战机的残骸,被南联盟当局运至中国大使馆。

美国忧虑中国破解美国隐形战机物料的高科技机密,于是把心一横,不惜违反国际法,也不顾人道精神,出动一架由美国本土起飞的B-2隐形轰炸机、一架由意大利美军基地起飞的F-A隐形战机,15分钟内两度轰炸中国大使馆,导致中方人员死亡。只是对外统一口径,坚持这是“误炸”,死不认错。

从一九九九年到现在,中国对于“误炸”的“误”字,都有难以忘怀的椎心之痛,始终对美国的表态强烈不满和愤怒,并保持高度的警惕。事实上,年6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时,就特别到塞尔维亚凭吊中国大使馆的遗址,对当年被美国“误炸”而丧生的中国人悼念,警示国人毋忘在国际关系的博弈中,“尊严来自实力,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本文转载自历史坊)

全国厂商合作,广告发布,请







































贵阳白癜风医院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15550.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