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内的影坛上,战争片无疑成为了最出彩的一项。
《湄公河行动》、《战狼》、《红海行动》,每一部都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我们会为拥有着 武器的大国而骄傲,为那些拼命救人的战士们而感动,为战争的残酷而感慨。可是,在我们心中,那毕竟是电影,充满着戏剧性,虽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那战争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们好像只能从那些英雄电影中知道,心中坚信着总有人来救你,总能逃出苦难。
可是现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些遭受过真实战争的平民们,过得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或许看看这7年的叙利亚就知道。
4月13日,美英法又突然对叙利亚进行了 打击。
在叙利亚,大大小小的战争打了7年了,各方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争夺战斗着。可是这场旷日持久的连绵战火,给这个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什么?
叙利亚 的城市阿勒颇,曾经拥有万人口,比首都大马士革的人口还多,是世界最古老的人类定居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可是从年战争开始,在无数的轰炸中,阿勒颇之战在市内造成严重破坏,现在更是恍若“鬼城”。
家园被毁,文明倒退,那些拥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就这样在炮火中毁于一旦。
家园毁灭还能重来,可是在战争中,有人眼中看到的是权力,有人眼中看到的是财富。
可是对于那些手无寸铁的平民们来说,战争意味是什么?
是逃亡,是死亡,是冷漠,是无家可归,是绝望......
自从年战争爆发以来,叙利亚已有多万人逃离家乡。
而在这其中,有多少的孩子,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里,面对着的不是玩具,而是残酷的炮火。没了家没了父母,浑身是伤,满身是血,早早地就感受到残酷的现实,人情的冷漠……
年8月17日,叙利亚阿勒颇遭遇空袭后,一名浑身沾满血污的小男孩奥姆兰,从瓦砾中救出来时,已成了一个土人。左脸血污一片,左眼睑已充血肿胀睁不开,呆坐在救护车前。
叙利亚内战中父母双亡的孩子,睡在自己父母的坟墓旁。
难民营中4岁小姑娘,看到记者手中的相机,以为是枪,立刻举起双手投降。
大马士革附医院,因为空袭而满身是血的小女孩。
在杜马镇,受伤的少年正等待治疗。
在空袭中幸存下来的孩子,满身尘土,紧握着双手。
好不容易找到一小块馕的难民爸爸,哭着喂给他的孩子。
战争让他们失去了家园,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他们只得簇拥在城市的残骸中,排队领取食物,等待援助的食物和药物。
为了逃离苦难,他们只得举家逃亡。
用尽各种方法逃去另外的国家。可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太多的人死在了逃亡路上……
年9月前往希腊科斯岛的移民船沉没,3岁的叙利亚难民艾兰·库尔迪的遗体被冲上海岸。
一艘西班牙非政府组织救援船从地中海利比亚海岸附近救起难民,叙利亚难民女孩Housaida独自一人躺在救援船中。
然而因为难民太多,别的国家并不能完全接受。身后是战火是死亡,面前是冷冰冰的铁丝网,没有回头路的他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非法地冲过铁丝网。
祈求、哭泣、强闯……原本他们也生活幸福,可却因为战争不得不变成了被人“驱赶”的难民。
在雨中乞求边境士兵允许进入马其顿境内。
乞求这马其顿士兵允许自己的亲人跨过界限和自己站在一起。
可是纵使逃了出来又怎么样?
在生死之后,他们所要面对的就是贫穷和无望的未来。
黎巴嫩贝鲁特街头,一位逃出的难民父亲,抱着孩子卖圆珠笔。他的表情让人心酸。
7岁的Ahmad在匈牙利和奥地利边境上的路旁休息,他的家被炸毁,弟弟也丧命。如今,他和其他家人来到欧洲,睡在公交车站、路边甚至森林里。
从叙利亚逃到黎巴嫩的贝鲁特,13岁的Ralia和Rahaf一直与父亲睡在街边,用硬纸板当床垫。
塞尔维亚的霍尔戈什,年仅6岁的Ahmed在父亲因战争丧生后,由他的叔叔带领其向欧洲逃难。小Ahmed独自拿着重重的行李,每天要走非常远的路。
曾经的家变成了帐篷,难民营里,物资短缺,有时候只能靠着喝水充饥。
即使是终逃出了苦难,接受了救助。可是对于这些经历过战争和逃难的人来说,留存在心中的伤痕却很难消除。
绝望的双眼,闭上眼睛就出现的噩梦,永远都在折磨着他们......
在一些人的心中,战争可能是,手握着枪炮,开着飞机坦克,用着各种现代化的武器杀红了眼,场面火爆让人热血激昂。
所以经常在网络上会见到这样一批人,总是大呼着“打”“杀”。
在他们口中,一次次的外交谈判就变成了“怂”,非要斗个你死我活杀个片甲不留那才能如他们所愿。
可是上面那些图片才是现实!
战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死亡=倒退。
那些战士们也是普通人,可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扛上了“军人”这两个字,也就注定了在危难时刻,他们必须要想着危险“逆行”。
他们害怕吗?怕!
他们会死吗?会!可他们还是得服从命令。
可是在残酷的战争中,在各种现代化武器面前,人算得了什么?
纵使接受过训练又怎么样?进了战场炮弹不长眼,军人救人, 说到底,不就是以命换命?
而对于那些没有接受训练,手无寸铁的平民们来说呢?
没有马赛克来遮挡那些血腥的现实,残酷的场景也无法删减。
死亡、逃亡、被驱赶、一无所有……这才是你最终的归宿。
所以可能也只有那些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和平的可贵吧?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一片废墟中,10岁盲童Ansam和40名小伙伴唱起一首《心跳》。这些孩子,全部来自附近避难所,他们因战争逃离家乡,有的人甚至7次举家搬迁……
希望这首歌,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能唤醒一些人的良知。
这个世界根本没什么和平年代,只不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已。
希望国家越来越强大,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了解全球局势,何谈了解中国。
金融帝国崛起年7月,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按照美国人的愿望,是确立美元的霸权地位。但是实际上经过20多年的实践,从年到年,整整27年,却并没有真正让美国人拿到霸权。什么东西阻挡了美元的霸权?就是黄金。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初,为了确立美元的霸权,美国人曾经对全世界做出承诺,就是要各国的货币锁定美元,而美元锁定黄金。怎么锁定呢?每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有了美元对全世界的这个承诺,美国人就不可能为所欲为。说的简单点,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意味着美国人不能随便地滥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库里就要多储备1盎司黄金。
美国之所以有底气对全世界做出这样的承诺,是因为它当时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黄金储备。美国人认为,我有这么多黄金在手,用它去支撑美元的信用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况并不像美国人想的那么简单。美国在二战之后连续愚蠢地卷入了 和越南战争。这两场战争使美国耗费巨大,尤其是越南战争。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差不多打掉了八千亿美元的军费。随着战争花费越来越大,美国有点吃不住劲了。因为按照美国的承诺,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着1盎司黄金的流失。
到年8月,美国人手里的黄金大概还有多吨,这时美国人知道有点麻烦了,与此同时有些人还在给美国人制造新的麻烦。比如说法国总统戴高乐,他不相信美元,他找来法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要他们看一下法国有多少美元储备,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亿—23亿美元。戴高乐说,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来交给美国人,换成黄金拿回来。法国人对美国人的这一击,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其他一些外汇盈余的国家纷纷向美国人表示,我们也不要美元,我们要黄金。这样就逼得美国人无路可走。
于是,在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开始,也是美国人对世界的一次背信弃义。但是对于整个世界来讲,当时人们还不能完全理清楚头绪。原来我们相信美元是因为美元背后有黄金,美元成为国际流通货币、结算货币、储备货币已经实行了20多年了,人们已经习惯使用美元。
现在美元突然刹车,它的背后不再有黄金,从理论上讲,它变成了一张纯粹的绿纸,这个时候我们还要使用它吗?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国际间结算时用什么对商品的价值进行衡量?因为货币是价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难道还能信任别的货币?比如人民币和卢布之间,俄罗斯人(当时的苏联人)如果不认人民币,我们不认卢布的话,就只能继续拿美元做为我们之间的交换介质。
所以,美国人就利用世人的惯性和无奈,在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种国际流通货币结算,但是从年10月以后,一切改变了,欧佩克宣布,必须用美元对全球的石油交易进行结算。
这样,美国人在使美元与黄金贵金属脱钩之后又与大宗商品石油挂钩。为什么?因为美国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欢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欢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国家要发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国家都需要石油,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石油就等于需要美元,这是美国人非常高明的一招。从年开始美元与石油挂钩以后,其实是从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元就伴随美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历程。
整个世界当时并没有几个人清晰的看到这一点,包括很多经济学家、金融专家,他们不能够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别的,不是一战、二战,也不是苏联的解体,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是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
从此之后,人类真正看到了一个金融帝国的出现,而这个金融帝国把整个人类纳入到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实际上所谓美元霸权的建立是从这个时刻开始的。到今天大 0多年的时间。而从这一天之后,我们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简单地说:美国人可以用印刷一张绿纸的方式从全世界获得实物财富。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人类历史上获得财富的方式很多,要么用货币交换,你要么黄金或者白银;要么用战争的方式去掠夺,但是战争的成本非常巨大。而当美元变成一张绿纸出现后,美国获利的成本可以说极其的低廉。
因为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不再拖美元的后腿,美国可以随意印刷美元,这时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国国内,将造成美国的通胀;如果美元输出去,那就意味着全世界替美国消化通胀,这就是美元通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美国向全球输出美元,也就稀释了它的通胀。但是美元向全球输出之后,美国人手里就没有钱了,这个时候如果美国人继续印刷货币,美元就不断贬值,这对美国没有好处。所以说美联储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得那样,是一个滥印货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实际上懂得什么叫克制。从年美联储成立到年年,美联储一共发行了多少美元?大约10万亿。
这样一比较,有人开始指责中国的央行。为什么呢?我们的央行从年发行新货币——新人民币到现在,已经发行了多万亿人民币。如果按汇率6.2跟美元折算的话,我们大概发行了20万亿美元。但是这同样并不意味着中国乱印货币,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挣到了大量美元,同时这期间还有大量的美元做为境外投资进入中国。
但由于外汇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国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须发行与进入中国的美元及其他外币相应的人民币,然后以人民币在国内流通。可是国外的投资在中国挣到了钱以后,可能就撤走了;与此同时,我们还会拿出大量外汇,从境外够买资源、能源、产品和技术,如此一来,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币留了下来,你又不可能将相应数额的人民币销毁,只能让人民币留在中国继续流通,所以我国人民币的存量必然大于美元。这也反过来佐证了这30多年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中国央行承认近年来大概超发了20多万亿人民币。巨量的超发 全都留在了中国,这就牵扯到我后面将要谈到的问题——人民币为什么要国际化。
美元指数周期律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美国之所以没有通胀很大程度上就在于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国又不能无节制地发行美元,让美元不断贬值。所以要节制。可节制后手中没有美元了怎么办?美国人有另外一套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发行国债,通过发行国债又让输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但输出去的通过债务资本重新回到美国,美国人开始玩起一手印钱,一手借债的游戏,印钞能赚钱,借债也能赚钱,以钱生钱,金融经济比实体经济赚钱来得痛快多了,谁还愿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干附加值低的制造业、加工业实体经济?
年8月15日之后,美国人逐渐放弃了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渐渐变成一个空心化的国家。今天美国的GDP已经达到18万亿美元,实体经济为其GDP的贡献不超5万亿,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虚拟经济带来的。美国通过发行国债,让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国,进入美国的三大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和证券市场。美国人通过这个方式钱生钱,然后再向海外输出,这样循环往复地生利,美国由此变成一个金融帝国。
美国把全世界纳入它的金融体系之中。很多人认为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殖民的历史基本就结束了。其实不然,因为美国成为金融帝国之后,开始用美元进行隐性的殖民扩张,通过美元隐蔽地控制各国经济,从而把世界各个国家变成它的金融殖民地。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主权独立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你尽可以有主权、有宪法、有政府,但是你脱离不开美元,你的一切 都会通过各种方式用美元来表达,并最终让你的实物财富通过与美元的兑换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
这一点,通过40年来美元指数周期图表,我们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年8月15日美元跟黄金脱钩,意味着美国人摆脱了黄金的束缚,可以随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发行量大增,美元指数自然要走低。从年特别是年石油危机之后美元指数就一直在走低,这就说明美元印多了。如此这般大约持续了近10年时间。美元指数走低对于世界经济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意味着美元的供应量增大,也就意味着资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资本不留在美国,要向国外出溢出。 次美元指数走低之后,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给拉丁美洲带去了投资拉动,也带来了繁荣,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经济繁荣。
美元泄洪期大约持续了近10年左右的时间,直到年,美国人决定关掉泄洪闸。美元指数走低相当于美国人开闸放水,而关闸实际上就是减少美元的流动性。年美元指数开始走强,意味着向其他地方输送美元减少。拉丁美洲本来因为获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资,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突然间投资减少了,流动性枯竭了、资金链条断裂了,经济能不出现麻烦吗?
马岛海战爆发
遇到麻烦的拉美国家纷纷开始想办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经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拉美经济危机一出现,阿根廷却率先进入衰退。解决衰退的办法有多种,但不幸的是,当时的阿根廷政府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总统是加尔铁里,他完全没有经济头脑。作为军人的加尔铁里 的想法就是战争,他希望通过战争来脱困。他把目光瞄向了离阿根廷公里远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把它叫做福克兰群岛。
这个群岛已经被英国人统治了多年,加尔铁里决定把它夺回来。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国家,南美一向被视作美国的后院。在美国后院打仗不能不请示美国。于是加尔铁里让人给美国总统里根带话,看看美国的态度。里根明明知道加尔铁里打这一仗,会导致一场和英国的更大规模战争,但他却轻描淡写地表态说,这是你们与英国之间的事情,与美国无关,我们不持立场,我们保持中立。
加尔铁里以为这是美国总统对他的默许,便发动了马岛战争,轻松收回了马岛。阿根廷上下一片欢呼,热烈的像过狂欢节。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宣称绝不接受这个结局,还逼着美国总统必须表态。这时的里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发表声明强烈谴责阿根廷的侵略行径,坚决站在英国一边。随后,英国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舰队,劳师远征海里,一举拿下了马岛。
与此同时,美元走势开始走强,国际资本按照美国的意愿回到美国。因为当马岛战争打响后,全球的投资人立刻判断,拉美的地区性危机出现了,拉美的投资环境恶化了,于是纷纷从拉美撤资。美联储看到时机已到,立刻宣布美元加息,加息后的美元加快了资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经济一片狼藉。从拉美撤出的资本几乎全到了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债市、期市、股市),给美国带来了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的 个大牛市,让美国人赚得钵满盆满。
当时美元指数从弱势时的60多点一口气蹿升到多点,上升了%。美国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后并不收手,又趁势拿着赚到的钱,重新回到拉美去购买那些此时价格已跌成地板价的优质资产,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经济的羊毛,这是美元指数 次走强后的情况。
如果这种事情只发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复出现,那它就一定是规律。当 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强”之后,人们并不确定它是不是规律。从拉美金融危机这个高峰之后,美元指数从年又开始一路下跌。其间经历了日本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危机,美元指数仍然在走低,大 了10年,10年之后的年美元指数再一次走强。美元指数这一次走强之后也是持续了6年。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看到美元指数差不多呈现出这样一个规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强,再一个10年的走弱、接下来又一个6年的走强。
亚洲金融风暴
在年美元指数第二次开始走弱之后,长达10年的时间内,美元又像洪水一样向世界倾泄。这次主要的泄洪区是亚洲。上个世纪80年代最火的是什么概念?“亚洲四小龙”、“亚洲雁阵”等等。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亚洲的繁荣是由亚洲人的辛勤劳动、亚洲人的聪敏智慧带来的,实际上很大原因是因为亚洲国家获得了充足的美元、获得了充足的投资。当亚洲的经济欣欣向荣到差不多的时候,美国人觉得又应该到剪羊毛的时候了,于是,年,也就是美元指数整整走低10年之后,美国人通过减少对亚洲的货币供应,使美元指数反转走强,亚洲大多数国家的企业和行业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干脆资金链条断裂,亚洲出现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征兆。
这时候一锅水已烧到99度还差1度才能烧开,差哪一度呢,差地区性危机出现。那么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样打一仗呢?未必。制造地区性危机,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既然制造地区性危机就是为了撵出资本,那么不打仗照样有制造地区性危机的办法?于是我们看到那个名叫索罗斯的金融投机家,带着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对冲基金,开始群狼般攻击亚洲经济最弱的国家——泰国,攻击泰国的货币——泰铢。
一个星期左右,然后由此开始的泰铢危机,立刻产生传导效应,一路向南,陆续传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然后北上传导中国台湾、香港,日本,韩国,一直传导到俄罗斯,东亚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这个时候水已烧开。全球的投资人判断亚洲的投资环境恶化,便纷纷从亚洲撤出自己的资本。而美联储则又一次不失时机地吹响了加息的号角。跟着号音从亚洲撤出的资本又一次到美国去追捧美国的三大市,给美国带来了第二个大牛市。
当美国人挣够了钱以后,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样,拿着他们从亚洲金融危机赚到的大把的钱又回到了亚洲,去购买亚洲跌到地板价上的优质资产。此时亚洲经济已经被这次金融危机冲得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这次 的幸运者是中国。
瞄准中国此后,如潮汐一样准确,美元指数经过6年的走强,到年,再一次开始走弱,然后,又是10年时间,到年,美国人又开始为美元指数即将由弱转强做准备。办法还是老一套:给别人制造地区性危机。于是,我们就先后看到,在中国周边陆续出现钓鱼岛争端,黄岩岛争端。几乎全在这一时期密集出现。但是很不巧,美国在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机,结果使美元指数走强的时间被迫向后推延。中菲黄岩岛争端和中日钓鱼岛争端,看似和美元指数走强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真的没有关系吗?为什么恰恰出现在美元指数第三次走弱之后的第10个年头?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究,但是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如果我们承认从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确实存在着一个美元指数周期率,那么,根据这个周期率及美国人借机剪别国羊毛的手法,我们可以断定,现在轮到中国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眼下中国已经成了从全球吸引和获得投资最多的国家,大量国际资本由于看好中国经济进入中国。从经济规律上讲,不能仅仅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国家。一个中国的经济规模就相当于整个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经济总量还要大;和东亚经济比,也可以说中国经济相当于整个东亚。而过去十年里,大量资本进入中国,使中国的经济总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长到全球第二,如此一来,美国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标瞄准中国,一点不奇怪。
香港占中事件
如果这一判断成立,那么,从年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之后,中国周边的事情层出不穷,一直到去年中越“”钻井平台冲突,再到后来的香港“占中”事件。这些事件还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吗?年5月“占中”行动正在酝酿中,可能在5月底就会发生。但是5月底没有发生,6月底没有发生,7月还是没有发生,到了8月仍然没有发生。什么原因?这个酝酿的“行动”在等什么?
让我们对比另一事件的时间表:美联储退出QE时间表。去年年初,美国就说要退出QE(量化宽松),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没有退出。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着美元还在超量发行,美元指数就不能走强,香港的“占中”也就一直没有出现,二者在时间表上完全重合。直到年9月底,美联储终于宣布美国退出QE,美元指数开始掉头走强后,10月初,香港“占中”爆发。其实,中日钓鱼岛、中菲黄岩岛、钻井平台、香港“占中”,这四个点都是炸点,任何一个点引爆成功,都会引发地区性金融危机,也就意味着中国周边投资环境恶化。从而满足“美元指数走强时,其他地区必须相应出现地区性危机,使该地区投资环境恶化,迫使投资人大量撤出资本”,这一美元获利模式的基本条件。
但是对美国人来讲很不幸的是,这回它碰到的对手是中国。中国人用打太极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边危机,结果直到现在,美国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温时出现的 1度,始终没能出现,水,也就一直没有烧开。水没烧开,美联储举着加息的号角就迟迟不能吹响。
看来,美国知道想剪中国的羊毛没那么容易,所以也就没打算就在一棵树 死。在推动香港占中的同时,美国多管齐下,在其他地区同时下手,在哪儿?
乌克兰危机
欧盟与俄罗斯的接合部。亚努科维奇领导下的乌克兰,当然不是没缝的鸡蛋,所以,才会有让苍蝇下蛆的机会。但美国盯上了乌克兰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只有缝的鸡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击亚努科维奇这个不听话的政客,又阻断欧俄走近,也能造成欧洲投资环境恶化,一箭三雕的理想目标。于是,一场貌似乌克兰人自发的“颜色革命”爆发了,美国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国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实现了:俄罗斯强人普京趁势借机收回了克里米亚,此举虽不在美国人计划之内,但却正好让美国人更有理由向欧盟还有日本施压,迫使他们与美国一起制裁俄罗斯,给俄罗斯更给欧洲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
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人们往往容易从地缘政治角度,而不是从资本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乌克兰出现危机之后,欧美与俄罗斯的关系迅速恶化,但整个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罗斯的结果,却直接使欧洲的投资环境恶化,导致资本从这里撤出。据有关数据显示,大约有上万亿的资本离开了欧洲。美国人的两手设计得逞了。
这就是:如果不能让资本从中国撤出去追捧美国的话,那就起码让欧洲的资本撤出来回流美国。这 步,以戏剧性的乌克兰变局实现了,但第二步,却未能如美国所愿。因为从欧洲撤出的资本,并没有去美国,另有数据显示,它们大部分来到了香港。这意味着全球投资人仍然不看好美国经济的复苏。而宁愿看好虽已处在经济下行线上,但仍保持着全球 增长率的中国。
这是其一。其二,中国政府在去年宣布了要实现“沪港通”,全球的投资人都热切地希望通过“沪港通”,在中国捞一把。过去西方资本不敢进入中国股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进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宽进严出,你可以随意进来,但是你不能随意出去,所以说他们一般不敢到中国来投资中国的股市。“沪港通”之后,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在香港投资上海的股市,挣到钱后可以转身就走,于是上万亿的资本滞留在了香港。这就是去年9月之后,也就是香港“占中”开始直到今天,“占中”势力及其幕后推手始终不肯罢休,总想卷土重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美国人需要制造一次针对中国的地区性危机,让滞留香港的资本撤出中国,去追捧美国经济。
美国经济为什么这么强烈地需要并依赖国际的资本回流?原因是,从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离开实体经济。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IBM、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
这时的美国已经变成了一个产业空心化国家,它已经没有多少实体经济可以为全球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不得不打开另一扇门,就是虚拟经济的大门。虚拟经济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过让国际资本进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为自己钱生钱。然后,再拿挣到的钱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国人现在只有这么一个活法了。或者我们称之为美国的国家生存方式。这个方式就是,美国需要大量的资本回流来支撑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国经济,在这种情况下谁阻挡了资本回流美国,谁就是美国的敌人。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弄明白想清楚。
严防欧洲、亚洲一体化年1月1日,欧元正式诞生。三个月之后科索沃战争爆发。很多人以为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和北约联手打击米洛舍维奇政权,因为米洛舍维奇政权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族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人道主义灾难。战争结束之后,这个谎言迅速戳破,美国人承认这是中情局与西方的媒体联手做的一个局,目的是打击南联盟政权。但是,科索沃战争真的是为了打击南联盟政权吗?欧洲人开始一边倒地认为就是这个目的,但是打完这场72天的战争之后,欧洲人才发现自己上当了,为什么?(此文未完,如有兴趣请私信给我)
End
编辑:史学辉
敬请期待下次精彩!
如道自苒
金融业的热点聚焦,有趣,有料,有深度的资讯带给大家。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独角兽”相关的具体机会和投资建议,请白颠风病什么症状皮肤病治疗 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1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