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语言知识中考历史讲义中国历史第四册

发布时间:2018/6/1 6:28:14   点击数:

中国历史第四册

(中国现代史部分年至今)

年10月—年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慕尼黑会议

1、背景:英法的把绥靖政策造成了法西斯的步步紧逼,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将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2、时间:年9月

3、参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

4、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十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

5、实质:绥靖政策,想用牺牲欧洲一些中小国家来满足德国的侵略野心,以求与希特勒达成妥协,以求得一时的太平,从而将希特勒的侵略矛头最终引向苏联,达到削弱和灭亡苏联的目的。

6、影响: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年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激起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的欲望

3、间接原因: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1、全面爆发: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扩大:

①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在斯大林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天下 的神话。

②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达到世界范围。

四、《联合国家宣言》。

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

人民的愤怒。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为了

对付共同的敌人,逐渐走向联合。

内容:年1月1日,美、苏、英、中

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共同

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

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

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

媾和。

作用及评价:它标志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

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

西斯国家的力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根本保障)。

五、雅尔塔会议

1、背景:二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之时,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而召开。

2、内容: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举行。会议决定击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战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签订《雅尔塔协定》。

3、作用及评价:雅尔塔会议进一步协调了盟国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但也签订了一些有损中国主权的条款。

六、重要战役

1、斯大林格勒战役:年7月德军进攻苏联南部重镇斯大林格勒,年2月,苏军获胜,德国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2、诺曼底登陆:年,英美等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登上欧洲大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 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 决战阶段。

3、柏林战役: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结束。

七、二战胜利

1、胜利: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告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消极影响:二战是一场人类浩劫,给世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破坏;

客观积极影响:

①使和平进步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

③帝国主义力量被削弱

④促进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促进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改变了世界格局,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级格局

4、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国与国之间应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主题两级格局下的世界

一、东西方对峙的两级格局

1、美国冷战目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

2、“冷战”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

3、内容:

①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

②经济上制定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通过提供经济援助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③军事上成立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4、华沙条约组织

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波兰首都华沙缔结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影响:北约和华约建立后,在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长期对峙的局面,两级格局形成。

5、美苏争霸表现

(1) 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占据优势。(表现:古巴导弹危机)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苏联处于优势(占领阿富汗),美国转攻为守(撤军越南,改善中美关系)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两国趋于缓和。

6、“冷战”结束: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华约”解体和“冷战”结束

二、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1、美国经济发展

(1)、美国经济发展原因

A、在二战中积累起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资本

B、战后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C、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发展情况: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C、20世纪80年代好转,但经济发展受限

D、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新经济时代,在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带动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新经济时代的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3)、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发展的特点,即经济的高速发展总是与经济的停滞不前交织在一起。

2、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

(1)、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走向联合

原因:西欧国家为了振兴经济,在美苏两极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地位,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概况: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建立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总部在布鲁塞尔。欧盟是世界上 的经济体。

特征:使用单一货币欧元,(年开始启动);欧盟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流通,力求在外交和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日本的崛起

(1)战后繁荣原因A、美国的扶植B、民主化改革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C、 中美军在日本的军事订货提供了契机D日本重视科学技术及人才培养

(2)影响: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引起亚洲邻国的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发布
白癜风的专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159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