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影评推荐俄罗斯版红海行动,战斗民族真

发布时间:2019/10/2 18:25:40   点击数:
提起俄罗斯人,“彪悍”两个字就会涌上心头。对于这个民族,我们总是充满敬意。让人生畏的棕熊,是他们国民宠物,西伯利亚一霸的尊严,在俄罗斯人面前灰飞烟灭。车再破,哪怕前脸都没了,只要能开就坚决不修。俄罗斯的生猛向来不是说说:年欧洲杯,英格兰和俄罗斯球迷齐聚法国马赛,开赛前双方就打了起来。俄罗斯以人VS人,打出了傲人成绩。痛揍英格兰球迷不说,还从法国南部的马赛,一路追击到英国北部的里尔,横亘法国全境!喝的是最烈的伏特加,养的是最凶的大棕熊。俄罗斯人是真猛,战斗民族拍的战争片也延续了这一风格——《巴尔干边界》基于历史真实事件的改编的电影,不知道这段历史的还真不好看明白。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紧要关头,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俄罗斯也正在经历苏联解体和车臣叛乱带来的痛楚,经济上不堪一击,军事上单挑美帝。社会主义阵营里两大国家,都正处于自顾不暇的境地。于是,北约就在未经联合国同意的情况下,空袭了南斯拉夫,顺道炸了我们的大使馆。南斯拉夫,铁托一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最富有的国家,在之后数年里,逐渐土崩瓦解,一分为六。地区争端,民族混战,电影《巴尔干边界》就是对这一历史时期,巴尔干地区现状的真实反映。故事背景是在北约轰炸贝尔格莱德之后,年6月塞族军队退出科索沃,地区力量上出现真空。部分莫斯林败类开始在科索沃地区无恶不作,掠夺资产,迫害塞尔维亚人。到处可见的死尸废墟,给影片定下主题基调。《巴尔干边界》作为一部战争片,丝毫不掩饰“绞肉机”的残酷。片中充斥着大量的血腥场面,但导演一刀未剪:我想直视战争的残酷,才是对死去将士的一种尊重。对于这场抗战,俄罗斯介入的很晚,南斯拉夫此时已经输了,他才来斡旋。这也就是本片的主体故事,世界军事史上重要的占领机场行动——6月12日凌晨4时30分,波黑维和的俄军派出名空降兵占领普里什蒂纳机场,抢在北约前进入科索沃。故事主体是影片虚构的一支前俄军小分队。四年前,他们因任务失败而分散在此,这次接到秘密任务:死守机场,等待大部队到来。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继续挑拨着塞尔维亚民族间的仇恨,加剧着科索沃的分裂独立。而普里什蒂纳机场,也是反派要占领夺取的军事要塞。《巴尔干边界》借了真实的铁血行动,虚构的小分队更多地承担着“柔情”。小分队成员均来自不同民族,像一支国际球队,为打赢一场比赛。在地区动乱,民族间矛盾不断升级的当下,小分队却是另番宁静。他们都有同一个目的:回家。任务完成后,小分队可以荣归故里,即使祖国百业萧条,但起码那是家。导演没有煽动民族对立,没有假大空的宣言,他把核心精确到了个人实际意愿上。新加入的两位南斯拉夫警察,一个塞族,一个阿族,也想安安分分的过日子。他们共同的敌人只有科解恐怖分子,并没有扩大到一般阿族民众。片中有一个细节,塞族警察抓住了一个阿族兵,他本想开枪打死他,老上司出手阻止:你没有权利决定他的生死。片中主要反派是穆斯林的败类,但导演仍没有为了丑化穆斯林,将他们都刻画成圣战勇士。虽民族不同,但共同信奉穆斯林,南联盟阿族警察和鞑靼人一起在晨光中祈祷的画面,显得格外美好。《巴尔干边界》就是这么一部靠细节取胜的电影,战争中带着温情。空袭南斯拉夫,它没有描写炮弹落下后的生灵涂炭,反而通过民众的反应来突出这场灾难的灭顶。医院被炸,有一个细节是男人陪着医院,在手术台上遇见空袭。医院瞬间成为废墟,当时回到车里拿物品的他躲过一劫,但等待他的却是妻子的尸体。多栋桥梁被毁,塞尔维亚人为保住大桥,只得在桥上唱歌跳舞开演唱会。看似魔幻的事情却是真实发生,之后这也变成了纪念性活动。地小人少,沦为各大势力的博弈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祖国,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我很难去揣测他们当时的心情,但一种悲怆与无奈还是浮上心头。时局动荡,孤立无援,影片核心的机场保卫战被描绘成8人VS人。战争的硬核部分也彻底打开。里面最牛的就是狙击手,小队唯一的女性。担任掩护,偷袭的职责。场面真实壮大到我一度以为是部纪实片。但这只是热血刺激的部分,战争的残酷也通过细节展开。战斗没打响时,恐怖分子派一小男孩做前期侦查。虽是个孩子,但他清晰熟练的看清了小分队成员的所在位置,显然不是新手。战争对于人类的打击,不单单是肉体的毁灭,更严重的是对战火下孩子的阴影。生,满地尸体是他们终生的噩梦,死,他们的人生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当然,影片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是另一位女性。虽然是个大胸美女,但在一部战争戏里,我找不到她存在的理由。她唯一承担的点可能就是战争中的现实意义。感情戏穿插在战争戏里看似多余累赘,在还原程度上还是趋于现实的。任何一场战争开始时,谁都不知道会打多久。仗得打,日子也得过,但真的有点多!我想正是因为战争前夕的柔情,才体现了战争本身的恐怖。小分队成员在战斗开始前都会拿出家人的照片,或父母或妻女,看了又看,然后小心收好。我永远都忘不了那位从伊拉克归国的女军人,在机场抱着女儿痛哭的画面。只有经历过死的人,才懂得生的可贵。战争是残酷的,不能因为它的距离远,时间远而削弱对它的恐惧。《巴尔干边界》有温情,有残酷,更多的是理性的反映现实。这既是对烈士的尊重,也是对远离战争的沉痛提醒。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18413.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