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这种作战形式将是决胜未来的重要选择
微型分布式作战,是由军事体系甚至国家安全体系支撑,在平时或战时均可实施的,用于达成国家战略目的微型化作战行动。这种作战形式的产生,是基于现代网络化科技与微型化装备,融合体系作战思想,以及适应大国利益摩擦与博弈新常态的结果,也是决胜未来“精兵秒杀斩首”作战的重要选择。深化研究与超前应对这种新概念新模式作战,是我军打赢未来体系作战的应有之义。
一、微型分布式作战的产生背景微型分布式作战源于颠覆性技术引发的新一轮军事革命浪潮,萌生于体系作战在大国战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出现代战争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行动,以及战略目的战术支撑的重要特点,同时契合了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规律,将成为未来军事斗争和武装冲突的新形式。
一是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极限使大规模战争日渐远行。信息化战争有其自身的发展极限。这不仅从代表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摩尔定律逐渐失效中可以看出,而且也是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的结果。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其本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战争形态的发展也并不例外。如果说,核武器的出现,对物理世界的破坏力接近极限,推动了机械化战争形态发展到极致,并使其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那么,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演变,也将会迎来其发展的成熟与极致的状态。
目前,美军提出以“网络中心战”为基础的“云战争”,以及我军提出的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都可能将信息化战争的破坏力推向极致,特别是网络空间发起的攻击行动被称为穷人的“原子弹”,网络武器对信息社会的威慑力已经逐渐提升到与核威慑等同的水平。同时,美军为了打破双方在信息化战争上的对称性,进一步寻找并拉开与对手的“战争代差”优势,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战略,主要通过发展高超声速动能武器,旨在提高打击速度上的“秒杀”优势,从而在信息化战争发展极限到来之前,为下一代战争形态的出现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因此从多个方面看,信息化战争的破坏极限可能并不遥远,而推动其发展到极限状态并向下一个战争形态转变的,就是基于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微型分布式作战正是体系作战的重要样式之一。
大规模战争已经不是解决国家冲突的唯一选择。无论从战争的本质来看,还是从近几年新出现的混合战争新形式看,大规模作战变得“越来越不划算”。大国战争,犹如拳击台上两个重量级拳手的对抗,由于这类拳手的出拳分量基本超出了人体承受极限,所以无论是谁,只要挨上了拳头就彻底倒地,比赛草草结束。实际上,当今军事强国都基本具备并保留着一击制敌的“重拳”,这些大国重器往往是军事威慑和经济谈判的筹码,非到万不得已才慎重使用。大规模战争的发起,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后患无穷。特别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解决国家或利益集团意志冲突的方式,从原始的武装斗争到未来可能的作战推演判定胜负,都或成为双方协定选择的博弈形式。在对战争“零伤亡”的人类文明诉求下,今天的作战已经逐渐超越了传统歼敌夺地式的“兵力厮杀”,转而呈现出攻心夺志式的意志征服。大规模战争的无度使用,给各国人民造成毁灭性灾难,而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微型分布式作战,就是在人类战争论理的局限下,由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向微型化发展而来的特殊形式。
信息化战争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打大规模战争。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的过程中,产生了分布式打击的思想。分布式作战是美军着眼未来强对抗环境而提出的新型作战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昂贵的大型装备的功能分解到大量小型平台上,通过自主、协同等技术达到相同或更高的作战能力,其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对抗性强等优势。如使用多的水面舰船,具备更强的中远程火力打击能力,并让它们以分散部署的形式、更为独立地作战,以增强敌方的应对难度,并提高己方的战场生存性。其本质是在不同情形下对体系结构灵活重构,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的效能。这个概念体现了从“兵力集中实现火力集中”向“兵力分散实现火力集中”的转变,因此,未来“小而多”战胜“大而少”,也是信息化制胜机理的重要体现。
二是颠覆性技术引发的军事新变革推动作战样式创新。新世纪大量涌现出的颠覆性技术酝酿和促进着新一轮军事变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第一战斗力。任何一场军事变革都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如果把上个世纪70年代发起的信息化军事变革,看作信息时代发生的第一次军事变革,那么目前由颠覆性技术所引发的军事新型作战领域及力量,就可认为是正在发生新的又一轮信息化军事变革。军事变革正如人类社会发展一样,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颠覆性技术突破了传统军事理念、手段、方式,超越想象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不断涌现,如代表未来空天战斗机的“X-37B”已经展开了第四次太空往返之旅,被誉为“改变游戏规则”的超高声速武器已经进入实际部署阶段,这一场军事新变革的大浪已经势无阻挡、奔涌而至。
微型分布式作战既是科技实力的复合体,也是大国科技实力的军事体现。每次划时代的技术革命发生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军事革命;与重大军事革命相伴随的,必然是战争形态的历史性飞跃。当前,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人类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甚至智能作战成为可能。要强化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的观念,发展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思想。而微型分布式作战就是一种达成战略目的的战术行动、战略体系支撑下的战术行动,是在泛在信息网络体系的分布式支撑下,运用高强度秒杀型精锐作战力量及有人无人、有形无形、软硬杀伤作战手段,定向精确斩杀敌作战人员和作战体系的重心或薄弱环节,通过使对方核心决策人员和作战体系“点”上的功能丧失,进而瘫痪敌国整个作战体系“面”,力图达成小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三是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作战呈现出微型分布式特点。体系作战通过广域分布的作战要素实现整体联动聚能。大体系支撑是以信息网络为核心,基于信息系统将诸军兵种作战力量紧密地联接成一个空间上‘虚拟集中’的有机整体,各作战单元、要素能异地同步感知战场态势,广泛采取自组织、自适应的协同方式,在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下形成整体联动,从而达成整体作战效能的聚集与释放。体系内广域分布的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力量实现了内聚融合,作战领域间相互依存关系增强,作战行动整体联动、作战功能耦合互补,形成动态融合的体系,实现了由线性“聚力”向动态“聚能”转变。例如阿富汗战争的支撑体系,虽然主战场限制在65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境内,但相关空间延伸到美国本土,遍及全球。美军使用B-2隐形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实施作战,航程上万公里;在世界范围内有89个国家向美军用飞机授予领空飞越权,76个国家授予美军飞机着陆权,23个国家同意接纳美军部队;在外层空间部署数十颗卫星保障作战。这个广域分布式体系的形成,为前方作战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证。
精兵释能更加体现出微型化特点。相对于大体系的空间范围,其支撑下的精兵作战所处的时空范围十分局限,特别是随着微型化武器的到来,精兵作战呈现出“尖端放电”的微型化特点。巡航导弹打击的目标尺寸,与其上千公里的飞行弹道路径相比,就如同用子弹射击百米外的一只苍蝇。而随着微型化武器的发展,特别是无人智能装备,精兵释能力量由目前的特种兵转变为无人智能化微型武器。例如未来在城市作战中,小型无人机秘密收集情报,对重点目标进行定点清除;坦克、导弹阵地、机场等可能会被从各个方向不期而至的微型攻击无人机摧毁。
二、微型分布式作战的本质特征微型分布式作战的核心思想是基于分布式作战体系支撑下的精确打击和定点清除。它的前提和基础是以强大的作战体系为支撑和后盾,这个作战体系往往是广域分布的,其作战的重要方式是针对局部目标甚至是单独目标实施的精确化、无附带伤亡的微型化作战。如果把作战体系比作作战“云”的话,那么微型分布式打击就好比作战“云”放出的“闪电”,直击敌方的关键要害。
一是微型分布式作战以技战术行动直接达成战略目的。战略目的的达成是依靠现代高科技和战术行动支撑。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使新型武器装备的运用,能够在战术作战中发挥出决定性的、颠覆性的作用,往往能够直接达成战略目的。战争逐渐体现出了战略塑造牵引战术行动,战术行动支撑战略目的的特性。
近几场局部战争已展现出战术行动的战略性。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行动具有很强的战略性,许多局部战争仅需一次战略性联合作战行动就能达成目的,换句话说,一次战略性联合作战就是一场局部战争。如马岛战争、美军入侵巴拿马、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大都如此。一方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直接受政治、经济、外交诸因素的制约明显增加,局部战争的“局部性”,不是受限于军事力量,而是更受限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政治主流,受限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加深,以及国际战略格局、地区安全机制、国家发展战略、巨大战争消耗等因素的制约,使作战双方力图将战争控制在有限规模、有限目的之中。而另一方面,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兵器的集中使用和特种突击能力的提高,战术作战爆发出的破坏力能够一举瘫痪对方的整个作战体系,首战可能就是决战,战略目的的实现不再需要若干次战役的胜利就能达成,一场战争可能就是一次作战行动。微型分布式作战正是以高、精、尖的作战实力,迅速打破大国军事力量平衡,是大战略?微战争的显著形式。
二是微型分布式作战是一种跨域融合的体系作战。体系作战是信息化作战发展的高级形式,而微型分布式作战则是体系作战的一种特殊样式。从结构与功能上看,它可以视为微缩版的体系作战,但它并不是以自身体系来直接攻击敌方体系,而是一种在体系优势支撑下的击点瘫体作战。如果说以联合作战力量实施的体系作战好比是人身体的“拳击擂台赛”,那么微型分布式作战可以看成是全身发力、集中力量的“击剑运动”。
微型分布式作战的体系在于其作战行动背后的整体支撑体系。这个支持体系的重要特征是,以网络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构建,以微型作战行动的实现为协同依据,指挥调控全域力量优势互补、聚优增效,实现各作战域、各层次在力量、手段和行动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多维聚力、整体联动和集成释能。这个体系所聚集的能量,仅仅通过微型作战行动来释放时,就会产生巨大的效果。如年年底,以色列对加沙实施的“铸铅行动”所体现出的聚能性,开战仅4分钟,就连续炸死拉扬、贾迈勒、曼西、西亚姆等哈马斯高级官员,摧毁哈马斯重要目标个。这4分钟的作战具有微型分布式作战的明显特征,作战行动强度极高,具有一剑封喉特征。开战4分钟内打掉的都是高价值目标,基本上摧毁了哈马斯的指挥控制机构,使哈马斯陷入系统性瘫痪。另一方面,综合使用各种可能手段,包括通过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途径实施的战略欺骗,配合实施军事行动。因此,从作战体系的多域支撑和作战行动的时空高度集中性、目标选择的重心点等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大体系支撑下的微型分布式作战。
三是微型分布式作战是在无声中完成大国力量博弈。微型分布式作战虽然是以有人或无人参与的方式实施,在有形物理空间或无形网络空间进行作战,但却往往在无声无息中克敌制胜。所谓大国致敌不喧嚣,微型分布式作战正是以“四两拨千斤”的精巧实力,实现大国力量的博弈与再平衡。
无声作战不仅仅是人耳声觉感知上无声无息,而实际上更是超越物体振动声波,在人们的注意力之外悄无声地“随风潜入”。微型分布式作战在作战影响上,近乎等效于无声作战。即全部作战进程不被任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xzqh/20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