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当地气候 >> 智能战场第六个战争维度,电磁频谱制胜
当今时代是无人机等无人作战单位飞速发展的时代,但是当一个国家在电磁频谱战中落于下风之时,无人机会成为无头苍蝇甚至被敌方诱拐,雷达会被定向压制,雷达屏幕变为雪花,战争会单向透明。美国空军第频谱战联队指挥官威廉·杨上校曾说:“如果我们在电磁频谱的战斗中失败,我们将输掉其他所有领域的战斗。”
(RC-战略电子侦察机)
美国空军第频谱战联队是何神圣?威廉·杨上校为何“危言耸听”?
年3月,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要求加强核不扩散和核武威慑力以减少电磁脉冲袭击的可能性。该行政命令的具体要求包括:在计划场景中考虑电磁脉冲,通过协作机制对电磁脉冲发出预警,描述其对军事系统的影响,并在检测到电磁脉冲时进行防御。国防部必须每两年更新一次总统报告,以了解基础设施对电磁脉冲的抵御能力。而该行政命令诞生的背景为美国空军加强对电磁脉冲威胁防御的广泛的倡议。
美国空军倡议防范电磁脉冲时,美国空军也在着手进行变革,以更好地解决电磁频谱问题,美国空军设立一个职位以更好的统筹电磁频谱,并将相关电磁频谱活动整合成一个新的组织,通过组合投资追求全面和分布式电子战能力,做好电磁频谱的战斗准备。
年这支整合相关电磁频谱活动的联队成立,联队成立近一年后的年6月25日获得正式番号——第频谱战联队。
(第频谱战联队番号授予仪式)
第频谱战联队现规模为多人,按照计划该联队人数还将增加人,由于该联队汇聚了美国空军大多数的电子战部队,因此隶属于该联队的两个作战大队、8个作战中队分布在了三个空军基地中,联队总部驻扎于佛罗里达州的埃格林空军基地。
该联队下辖两个大队分别是第频谱战大队和第频谱战大队。
第频谱战大队下辖:第16电子战中队、第36电子战中队、第68电子战中队、第电子战中队和F-35合作伙伴支援综合体等5个中队。
第频谱战大队下辖:第39电子战中队、第87电子战中队和第电子战中队等3个中队。
为进一步增强美军的电子战能力,第53电子战大队也将转隶第频谱战联队。
(第频谱战联队标志)
第频谱战联队负责向美国和69个美国的合作伙伴提供电磁频谱能力支援以增强其电磁战系统。此外,该联队负责电磁战重新编程、建模、模拟和评估。
美国空军第频谱战联队联队指挥官威廉·杨上校表示:“联合部队通过电磁频谱系统连接在一起。如果我们在电磁频谱的战斗中失败,我们将输掉其他所有领域的战斗。我们是来确保这种事不会发生。成立这个联队表明了空军对巩固和现代化整个电磁频谱作战的重视,以便联合作战人员可以在我们选择的时间、地点和参数下自由攻击、机动和保护自己。”
(EC-H型电子干扰机)
美国空军作战中心指挥官凯斯·坎宁安少将表示,“组建第频谱战联队是美国空军为保持电磁战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最新举措……确保我们的作战人员能够继续在EMS中战斗并取得胜利至关重要。”
从上可知,第频谱战联队在美军作战体系中地位非同小可,由于第频谱战联队在美军电磁频谱战体系中地位特殊,联队指挥官自吹自擂自家联队情理之中,但是电磁频谱战是什么?
电磁频谱战,战争中的第六个作战域
现代战场分为几个维度?陆、海、空、天四个实体维度,以及赛博空间或者说虚拟网络等五个维度是很常用的一种说法,但是美军在年提出了第六个作战维度即为电磁频谱维度,发生在电磁频谱这个看不到摸不着的领域的战争被称之为电磁频谱战。
(基于湾流G商用公务机的EC-37B电子战飞机)
虽然电磁频谱战正在快速发展,但是从电磁频谱作战维度成为独立的作战域到现在仅有6年时间,如何界定电磁频谱战尚无统一的标准,年12月,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布的《电波制胜:重拾美国在电磁频谱领域的主宰地位》的研究报告中笼统地给出了“将美国军方在电磁频谱中执行的所有行动都视为电磁频谱战的一部分”的模糊定义。
整体而言,电磁频谱战是基于电磁频谱空间,实施电磁频谱防御和电磁频谱攻击,确保己方利用电磁频谱的能力,同时阻止敌方有效利用电磁频谱,实现战场“制电磁权”的一种战争形式。电磁频谱战是连接陆海空天各域协同作战的纽带,还是最为典型的非战时对抗方式。
(电子战)
电子战为何升格为电磁频谱战
根据电磁频谱这个作战域的大致概念可知,电磁频谱战与昔日的电子战重合度很高,那么电子战为何升级为电磁频谱战?
首先,冷战后美国一超多强,缩减军事投资,电子战发展增速减缓,美国的竞争对手大力发展电子战。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中,缺乏电子战能力的伊拉克与南斯拉夫军队遭受到持续的电磁干扰之后沦为了无头苍蝇,指挥混乱,探测手段失灵,战场对美军单向透明,展示了电子战的巨大威力。然而冷战结束后,由于缺乏实力相当的对手,美国国防部没有动力继续开发新的能力以维持其电磁频谱作战优势,巨大的优势让美国主动削减了研发投资。而美国的竞争对手不同。在原有赛道上竞争时,后来者很难追上领先者,而足以改变战争形式的新形战法或者作战概念出现之后,领先者与后进者之间的差距就会被大幅缩小,美军用两场战争宣告电子战的作战效能并主动减缓电子战发展速度之时,后进者纷纷加大了对电子战的投入。克里米亚冲突时期,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电磁压制,让美军认识到了美军的优势正在快速萎缩。
(电子战示意图)
其次,扩大美国领先幅度,需要新型作战概念的赋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军发现自身在电磁领域的优势逐渐缩小(海陆空领域美军的绝对优势也在缩小,但是缩小幅度小于太空、网络、电磁等领域),年美国联合电子战中心指出美军存在34处电子战短板或风险。亡羊补牢的美国国防部以及美国各军种采用了提高预算增加采购量,推动新型电磁频谱战武器的研制,改进或升级现有武器装备的方式提升美军的电子战能力,然而电子战是新作战概念,各国军方在电子战领域的差距小于海陆空等传统领域的差距。电子战作为一种新型作战概念迭代飞速,在竞争对手的新一代电子战装备服役后,美军的优势会被抹平,原有的老式电子战装备会沦为鸡肋。对于美军而言,长久维持美军的优势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开发新型的电子战作战概念,明确规划电子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再度获得先发优势,保证美国的领先。
(电子战)
再次,网军独立成军珠玉在前,美军希望在电磁频谱战领域再现网军的成功。年,美国将网络空间确定为了一个独立的作战域,成立网络司令部,美军的网络战能力迅猛发展。在通过正常方式促进美军电子战能力未符合预期的情况下,美军寄希望令电子战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域,希望于此举能重现美国网军的成功。
电磁频谱战先行者,美国电磁频谱战发展现状
年12月,《决胜电磁波:重拾美国电磁频谱领域主宰地位》发布,该文阐述了“低功率到零功率”的电磁频谱战作战概念。
年12月,美国国防部首席信息官(CIO)特里·豪沃森表示,美国国防部将有望把电磁频谱视作一个作战域。
年11月底,美国“老鸨鸦”会第53届国际研讨会以“电磁频谱作战全球视野”为主题,展示电子战、频谱感知与冲突消除的新概念与技术成果,探讨电磁频谱作战环境、政策条令、装备采办、联合训练与作战能力等。
年1月《电子战战略》发布,美国正式确立电磁频谱为独立作战域。
年8月,DARPA启动射频机器学习系统(RFMLS)与频谱联合挑战项目。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年11月底,美国空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发布论文:《认知无线电云网络:确保在未来电磁作战环境中的频谱接入》。
年7月,美空军发布条令附录3-51《电磁战与电磁频谱作战》。
年11月,CSBA发布《决胜无形战争—赢取电磁频谱中的持久优势》。
年7月,美军发布《联合电磁频谱行动》条令。
年10月,美国国防部发布《电磁频谱优势战略》……
(当今军事环境中的电子战)
美军电磁频谱战形式
美军电磁频谱战聚焦反反介入与反区域拒止,电磁频谱战涵盖的范围非常广,通过无人机蜂群或者小型干扰器抵近侦察与干扰,迫使敌方地面部署的防空雷达开机,以定位雷达位置,形成电磁态势图,实时后传侦察信息,或利用诱饵和小型无人装备消耗敌方防空系统火力。
高烈度作战区域电磁频谱战还可用延伸通信范围、扩展感知能力:无人机蜂群和小型干扰器不仅可以扫雷,还可成为通信兵与侦察兵,建立不易被截获通信网络,抵消防御方拒止效果,还可将己方通讯网络延伸至被干扰的战区,解决远距离探测手段对拒止区域内动态感知定位能力不足的尴尬。
(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
电磁频谱战可协同火力打击、开辟电磁通道、进行打击效果评估:无人机蜂群和小型干扰器不仅可以干扰与欺骗敌方防空系统,建立打击通道,还可以承担目标引导、打击验证、时敏目标实时分配、确保高优先级目标优先摧毁等功能,进行打击效果评估后,若打击效果为满足需求,无人机可通过火力协同引导导弹“补枪”以保证打击效果。
电磁频谱战可为“穿透型制空”创造条件:电子战飞机或者诱饵可对无人机蜂群和小型干扰器所收集到的敌防空雷达位置与频段进行定向干扰,进一步压制或摧毁敌方防空系统,对敌方防空系统实施的“穿透型电子攻击”,为后续轰炸机在防空火力密集区进行打击创造有利条件,增加了空对地打击平台可携带武器数量(空对地武器的射程与体积成正比,与载弹量成反比)。
电磁频谱战可反侦察探测,从而掩护己方部队的行动:多种电磁频谱战手段的综合应用,通过反侦察(降低敌方侦察系统准确率)低成本诱饵和伪装(将可牺牲的低价值目标为伪装为高价值目标),采取辐射控制措施,降低被探测概率(可以理解为将装甲部队伪装为物资车队)。从而欺骗敌方感知体系,从而让敌方做出战略误判,以保证己方作战单位的安全。
(摄星智能星河知识图谱无人机词条)
电磁频谱战可利用频谱来减弱电磁信号,从而减少雷达特征,降低暴露概率:对于隐身单位而言,若雷达波散溢严重,会导致隐身效果大打折扣,可通过使用窄波束来降低被探测或拦截的概率。不易被探测到窄波束雷达波对隐身单位非常重要。
电磁频谱战发展方向
电磁频谱战人工智能化:当今时代是无人化与人工智能化战争飞速发展的时代,海陆空天网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化建设,电磁频谱这个崭新的作战域同样如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磁对抗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磁频谱战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
(雷神公司开发的电子战规划与管理工具)
电磁频谱战向灵巧、隐蔽、机动式对抗方向发展:随着电磁频谱对抗的不断发展,电磁频谱战不再局限于传统电子战作战样式,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向灵巧、隐蔽和机动方向发展,采用极低功率甚至零功率通信技术,避免被敌方发现己方作战意图,从而有效应对敌方探测、干扰、与截获。通过可机动部署电磁对抗设备,使用低功率可移动的电磁干扰设备切断地方态势感知体系,从而实现战场遮蔽。
电磁频谱战向多域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向发展:电磁频谱作战域与其他作战领域紧密结合,无缝对接,美国正在推进联合频谱数据库(JSDR)的建设,联合频谱数据库建设完成之后,能够避免美军内部的电磁干扰问题,还能帮助美军的信号情报(SIGINT)和电子战(EW)部队更好的识别和对抗敌方的信号。
(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示意图)
装备前沿部署,以检验电磁频谱战武器实战能力:新型弹道导弹、第六代战斗机等高尖端武器装备,具体性能高度机密,只能进行模拟测验,而电磁频谱战装备不同,电磁频谱战不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因此看不到的网络空间作战域与电磁频谱作战域中各国大打出手,对抗非常激烈。在叙利亚战场上干扰与反干扰,无人机频谱收集分类与频谱对抗,轮番上演。6月24日,俄罗斯苏-30SM战斗机对在克里米亚附近的荷兰海军“埃弗森”号护卫舰绕飞数小时,苏-30SM虽携带了反舰导弹也发动了模拟攻击,但是真正付诸于使用的还是机载电子战系统。长达数小时的电子对抗中,“埃弗森”号护卫舰舰载电子设备一度停摆”。6月28日,F-35B战斗机绕飞军演的俄海军水面舰艇时,也发动了电磁干扰,由此可见电磁频谱战装备前沿部署以检验性能是各国的共识。
(电子战示意图)
小结,电磁频谱作战域,全新的作战领域
信息的获取需要依赖电磁频谱,若电磁频谱战失利,雷达会被致盲;信息的传输需要依赖电磁频谱,若电磁频谱战失利,即便获取情报也无法有效传输,军队之间失去统一的指挥与协调;信息应用需要依赖电磁频谱,若电磁频谱战失利,获取的信息难以转化为行动;信息安全需要依靠电磁频谱,若电磁频谱战失利,高度机密的条令可能被窃取。电磁频谱贯穿战争的始终,关联战争中的一切,由此可见在电磁频谱战中失利,其他战争中也会失利绝非虚言。
——本文作者:啸鹰
(注:本文资料及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往期精彩推荐:
寰球兵力部署:来势汹汹的海风军演,32艘军舰进入黑海,俄罗斯如何接招
智能战场:信息海啸时代,无人机影像分析师的第二大脑——MavenAI
智能战场:DARPA启动KMASS计划,以确保军队移防和人员更迭时知识的传承
智能战场:天空博格与空战演进,致力于推进空战无人化与协同作战的美国空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