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萨德入韩一颗关系重大的棋子
7月8日,美韩联合宣布将在韩国部署末端高空导弹防御系统(THAAD,以下简称萨德系统)。
萨德系统绝非孤立的一个战区反导系统这么简单,它强大的雷达探测能力结合指挥控制单元的先进通信设备,完全可以实现与美军全球导弹预警网络实时信息数据共享。换句话说,萨德系统本身还是美国反导体系中一个分布式的传感器节点。
韩国防御朝鲜导弹威胁的旧有模式,是“在美韩同盟框架内针对导弹来袭威胁联合反导的情况下,接受美日韩预警信息共享,但是不加入美国整体的反导系统。”
然而,萨德的部署意味着,韩国正式加入了美国全球反导系统,美日韩反导系统指挥控制实现了一体化,以及预警信息共享。
这一举动的直接后果是削弱中俄战略导弹力量的威慑力,但更深层的影响是,韩美军事同盟的作用层面从仅局限于朝鲜半岛,向整个东亚地区乃至支持美国全球战略扩展。
韩国紧密融入美日军事一体化的同时,其“等距外交”政策已基本破产,这对相关各方关系影响巨大。
政治上,中韩友好受损,韩国在面对朝鲜问题时少了一个重要伙伴,转而依靠美日确保自身安全,将可能无奈放弃与日本的某些权益争端。军事上,中俄有可能做出针对性调整,进而牵动整个东亚地区现有军事部署。
外界评论认为,萨德部署后,中国或改变朝鲜半岛政策。
所谓南海仲裁案,谁都知道背后到底是谁在搞鬼。从推动南海仲裁闹剧上演,到在南海频繁军事行动,乃至派出航母编队大造声势,很是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其实,所谓南海仲裁,就是以美国主导的反华联盟,强行设置的一个议题,这与其说是一个法律事件,还不如说是一起舆论事件,是一场美国操纵国际舆论对中国的围攻。
这不,所谓仲裁结果出来后,美国主导的国际舆论几乎呈“一边倒”之势,为配合仲裁而进行的舆论战更是来势迅猛,而我方的种种外交努力,则被硬性解读为“分化东盟”“切香肠战术”。如此武卫文攻,着实太过明显,谁是背后黑手,自然昭然若揭。
按中国人民大学吴日强教授的推算,若在韩国部署该雷达,我军在东部沿海地区或黄海、渤海进行战略导弹试验时,导弹的主动段及最关键的弹头与诱饵释放过程,将被美方尽收眼底。
这大大有利于美国平时积累我弹道导弹目标特征数据,更将助其战时迅速分辨我弹道导弹的弹头和诱饵,严重减损我对美威慑,引发中美战略安全失衡。
二是进一步将韩国纳入美国的亚太反导体系。
为避免刺激中国,韩国从金大中政府开始,一直坚持在不超出朝鲜半岛的范围内发展防空反导能力,与美国亚太反导体系若即若离,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的反导布局中主要短板。
近年来,美国抓住朝鲜发展核导能力、韩国日益不安这一契机,连续主动出击,逐步将韩拉上美“战车”。此次部署“萨德”就是美国拉韩国“入伙”其反导体系的重要一步。
三是离间中韩关系。近年来中韩关系发展迅速,双方政治互信增强,经贸合作、人文交流高度热络,惠及两国民生,中国在韩外交排序中的位置已隐隐有与美齐平之势。美国深知中国坚决反对在韩部署“萨德”,一旦“萨德”落地,中韩关系必然大受影响。
此次韩国突然改变战略,一是朴槿惠政府情绪化决策所致。随着朝鲜核导能力不断增强,国际社会对朝制裁始终难获成效,朝方又频繁以不雅言论对韩攻击,韩国国内保守势力以及朴槿惠本人的极端情绪不断积累,剧烈发酵,终于铤而走险。
二是机会主义心理作祟。朴槿惠政府心存侥幸,低估了中国反对“萨德”部署的决心。他们认为,中国一直重视中韩战略合作大局,当前又受南海问题以及即将主办G20峰会等客观现实掣肘,不会,也不愿在此时与韩“翻脸”,搞“多线作战”。
韩方幻想能够钻个空子,蒙混过关。事态发展到现在,朴槿惠政府的如意算盘已经彻底落空,韩国不得不默默吞下国内抗议、得罪中俄、对遏制朝鲜无用的三重苦果,成为此次“萨德”部署闹剧中的最大输家。
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但我们决不接受一些人“挂羊头卖狗肉”,打着维护地区安全的幌子,制造紧张和威胁,也决不容许一些人利用我们睦邻安邻的政策肆意妄为,损人利己。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讲,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破坏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危害地区安全,埋下了加剧地区紧张和对抗的祸根。
美国尽享南海舆论战红利
所谓仲裁案产生的负面影响,其实早在美国预料之中,也在美国的设计之中。仲裁结果公布仅仅两天——7月14日,标普指数和道琼斯指数一起创下了美国股市几百年来的新高。
正在爆发全球最大金融危机的美国,其金融市场忽然间成了全球最为繁荣的“顶峰”,似乎有违常理,但想想也并不奇怪。
一来,英国脱欧,欧盟这个强大对手的分裂瓦解给国际投资心理产生巨大阴影;
二来,美国刻意制造的南海紧张局势,随着仲裁案的公布似乎更趋炽热——如此刺激之下,美元回流、投资导流,进入美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还用在南海动手吗?美国已经占尽风光,达到了它预想的战略目的。
简单回顾一下美国近几十年设计的一场场战争,哪一战不是目标极其明确,经济上大获红利?
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是所谓伊克拉有大规模杀伤性化武,事后已经证明纯属嫁祸。
真正的原因是,欧元启动之后,萨达姆于年11月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用欧元结算,此举明显是对美元为代表的美国的挑战。
灭掉萨达姆之后,油价暴涨3倍多。美国炮口摄政的所谓伊拉克民选政府最先颁布的法令,就是把伊拉克石油贸易改回用美元结算。
结果,这一战,打出了美元需求,强大的需要也让美国政府的印钞行为名正言顺。
科索沃战争,美国通过中央情报局和西方媒体联手,撒下了一个弥天大谎,说米洛舍维奇的南联盟在科索沃屠杀了9万阿族人——这样一来,美国便打着为人权伸张正义,开始“替天行道”了。其实,如果我们看一下此战的背景,就会豁然开朗。
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一上来就对美元的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和威胁。3月,科索沃战争便宣告打响。
欧盟各国空军被忽悠上阵,炸服南联盟的同时,突然出现了令人瞠目的一幕:欧元与美元严重倒挂:由战前一欧兑换1.07美元,变为0.82美元兑换1欧,欧元跌幅达三成之多。这一仗,美国打的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卖了欧盟,欧盟还帮着数钱。
阿富汗反恐战争,本来也算“师出有名”,但仓促到了打破美国自年后连打几场战争准备时间都在半年以上的规律。事件之后,不到两个月便急急打响,为什么?不是尊严尽失报复心切,而是经济上的形势严峻。
随着“双塔”被撞倒,投资人心理蒙上了极大阴影,一时间竟有三四千亿美元急急撤离美国——一般情况下,美国每年都要有多亿美元净流入的。这仗不打还行?
更何况反恐旗帜一挥,从者云集。结果同样非常明显,导弹一响,黄金万两:道琼斯指数迅速回升,随着战况的向好,大量撤离资金又陆续回到美国。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美国为什么不顾吃相,不远万里来南海搞鬼了吧。所谓的“航行自由”诉求,糊弄鬼去吧。
现实是,美国在南海确实达到了近期的战略目的。假如刺激不够味,金融市场反应还不够灵敏的话,也不排除航母编队再搞一点“摩擦”,实在不行,赶着菲律宾军队搞一点“执法行动”,刺激一下中国军队,甚至制造更加火爆的紧张局势,这都是美国随时可以干得出来的。
既然美国在南海的行为,已经达到了目的,那就摆一副冷静的样子,退到一边喝点香槟吧。
且慢,如果以为这就是美国的战略诉求的目标,那就大错特错了。所谓南海舞剑,意在萨德。
看起来,美国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地操纵局势,纵横国际,但从南海的局势来看,美国其实不过是虚张声势,难有多大作为,中国针锋相对,战机巡航、战舰演习,毫不相让;民航试飞,宣示主权;
保护九段线,海军司令员已经用“五个绝不”划出红线。美国的动作,让其一时利用投机心理在金融战上暂时获利,但却给了中国在南海进一步强化实力的一个契机。
美国的所作所为和狼子野心,让世界各国看得更清楚,无论是欧盟,还是东南亚国家,在仲裁案之后的态度,都很克制,美日菲并未占到多大的便宜。萨德入韩,必将刺激中俄的战略默契与协同。
出来混,终究要还的,今天美国通过流氓手段获得的,必将双倍奉还。
韩方需要明白的是,真正能够保护韩国安全的,不是一两件尖端武器,也不是万里之外的美国,而是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韩国同意部署“萨德”,无异于养虎为患、引狼入室,必将自食其果、弓藏狗烹。
来源于:东方网军事瞭望智库肖余恨中美印象网
赞赏
长按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迎专家网站运营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syg/1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