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历史沿革 >> 作文精选范文及点评2017上小学卷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综合素质试题(小学)
三、写作题
3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朱伯特夫妇是著名的野生动物纪录片的制作者,在长达30年野外生活的拍摄中,拍摄了25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有人问他们:肉食者捕杀弱小动物时,你们不帮忙吗?朱伯特夫妇说:是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动于衷’。
根据材料所引发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论说文,不少于字。
范文1:
干涉非正义,规则即正义
“悲惨也好,温馨也好,那是大自然的事。野生动物间的厮杀,你或许阻止得了一次、两次,但你阻止不了十次、八次,因为那就是生存,那就是竞争。大自然的规则是很正确的,不该由我们去判断。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动于衷’。”
在被人质问为何在拍摄中不对被肉食动物捕杀的弱小动物进行保护时,朱伯特夫妇这样回答。(前两段多余,建议去除)
不同于朱伯特夫妇的“无动于衷”,在大多数人眼中,对弱者同情式的干涉即是天生的正义。然而那些看似正义的干涉,在失去规则的制约的时候,便会变得无比邪恶;那些看似冷漠的无情,在人性摇摆不定、脆弱纠结的时候,却能给出最坚定的正义选择。(中心论点提出,可直接用于首段)
在美国黄石公园,为保护辖区的马鹿,人们一度开始毫无节制的猎捕狼。而由于猎人的无度捕杀,黄石公园中的狼群一度灭绝。缺少了狼这个天敌,马鹿种群开始不受控的增长,过多的马鹿为填饱肚子开始无度啃噬树皮,对森林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直接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陷入危机!(论据详实,引用合理!)
为解决屠狼运动引发的严重后果,美国人选择遵从自然法则,尊重自然规律的干涉——再次引进野狼,黄石公园的生态才得以恢复。杀狼或者引狼都是人类对自然的干涉,然而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前者的干涉,感情用事,任性而为,结果是破坏自然平衡;后者的干涉,遵从规则,客观看待,结果是修复自然平衡。由此可见,对自然社会来说,干涉本身并无对错,也并非正义,唯有规则才是正义。(析例详实,段尾得出分论点1,结构清晰)
年,美国以及北约组织借口南联盟在科索沃实行种族清洗,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数月的空中打击。这一场著名的“科索沃战争”,开了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在没有安理会授权下的以人道主义为由使用武力侵犯他国、肆意干涉的先河。战事直接造成欧洲二战以来最大的难民潮。而间接上,随后中东的政治剧变、后期的两伊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乃至近期新的难民潮,无一不是第一次任意干涉时埋下的恶果。(此处论据存在专业知识问题,使用史实政治类论据需要严谨)因为倘若允许毫无原则的随意干涉,在强者一方意欲干涉时就抛弃原则,那么在游戏规则内的其他参与者,便也仅有以恶制恶,以暴制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种选择。如此往复,最终只能致使更广泛意义上的“正义”崩盘。由此可见,对人类社会来说,失去规则的干涉很快也会站在正义的对立面,成为真正的恶魔。(段尾得出分论点2,照应前段)
因医疗救治(短例1)无效而失去亲人的患者家属是不是很可怜?确实。然而在无良媒体的无端干涉下,医院第一次被迫放弃原则选择息事宁人的时候,就注定了“医院,裹尸体以求赔偿”的事件将层出不穷;给流浪的猫狗(短例2)做节育手术是不是很不人道?确实。然而若非如此,那么限于食物总量,每年死于猫爪的鸟类数量,也足以令人大吃一惊,限于城市的容量,每年被扑杀的遗弃猫狗数量也只会更加耸人听闻。罗曼罗兰说,(名人名言结尾,提分点)每一个伤口都标志着前进一步。我想,我们的社会也一直在矛盾的痛苦中历练。当我们在矛盾的正义中踽踽前行时,我们需要牢记的原则里应该有这样一条,干涉非正义,规则即正义。(结尾扣题)
点评要点:
范文2:
关爱孩子,拒绝“无动于衷”
弱肉强食,不适者被淘汰,本就是大自然的法则。蛇吞幼鼠,豹猎羚羊,不外如是。大自然用这种看似残忍的法则,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朱伯特夫妇的“无动于衷”也正是源于他们对自然的了解。(开篇对材料的引用总结恰到好处)在他们看来,不插手,不干扰,“无动于衷”就是对自然最好的尊重。然而,这种尊重,真的适用于现代社会么,真的适用于我们的校园么?
我的观点是,不适用。原因只有四个字,校园欺凌。(点出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是什么?)校园欺凌,一个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词汇。欺凌手段花样百出,从辱骂殴打,到烟头烫身,扒光拍照等等。施暴者不过是一群尚在花季的少年,但是他们的残忍、暴虐,直令我们这些成年人都为之发指。本应是象牙塔的校园,却比成人社会隐藏了更多的黑暗。面对这样的恶,难道我们真的应该“无动于衷”么?
我认为,校园欺凌之所以猖獗,正因为老师们,家长们,围观者们的“无动于衷”。(过渡句,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建议增加此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无动于衷”存在?)在成年人的眼里,孩子们的世界总是很简单,“小孩打架,多大点事”,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小孩子不像成年人,会考虑得失利弊。他们的恶更加直白,更加赤裸,不会考虑后果。由于缺乏同理心,很多时候,甚至施暴者自己都不会觉得是在校园欺凌,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成年人无动于衷,小孩子不以为然,这就是校园欺凌的最可怕之处,普遍存在,却没有人意识到其存在。
(建议增加此句:这样的无动于衷会造成什么?)因为老师的无动于衷,受虐者在学校里不敢发声,施暴者则气焰愈盛。因为家长的无动于衷,受虐者失去最后的避风港,施暴者则得到恶行的保护伞。因为围观者的无动于衷,性质极其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曝光,公平正义永远在姗姗来迟的路上。
(开始讨论-怎么做?建议增加此句:我们需要不仅是觉醒,更是要行动!)我认为,解决这类问题,还是要老师、家长、社会都真的重视起来,把这些孩子当成是一个和自己平等的个体去看待、去交流、去尊重。不因为年龄小就忽视他们的苦痛,不因为年龄小就无视他们的哀乐。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让每一个受欺凌的孩子都有发声的勇气,让每一个校园欺凌的事件都得到应有的处理,让每一个施暴的迷途羔羊都得到应有的惩戒和救赎。
让我们还校园以安宁,还家长以安心,还孩子以安全。关爱孩子,从拒绝“无动于衷”开始。
点评要点:本文立意新颖而深刻,美中不足是中心论点存在一定风险,校园欺凌本身是一种现象,不太适合作为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去写是层进论述结构,很容易造成文章散文化,所以我在点评中特意帮他增加了一些过渡段或中心句来强化结构与立意。如果以“校园欺凌不能无动于衷”作为论点,就着为什么/怎么做来讨论,写起来更安全。当然作者对于全文语言的驾驭非常流畅,抒情达意一气呵成,非常值得大家学习。
更多范文及作文课通知,长按下图识别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专科医院南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syg/1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