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生命愉悦,死亡和平

发布时间:2021/9/27 16:31:01   点击数:
首都老牌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关于死亡,大概是充斥着最多陈词滥调,貌似是我们最恐惧的,也是我们敌对的陌生人。因为我们对于死亡是未知的,我们不知道自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去,是在疾病中度过最后时日,被事故或暴力突然终结,还是只是逐渐消亡?简而言之:会受苦吗?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是对未知之事的合理恐惧:这是超出我们个人掌控,不了解也无法为之做好准备的情况。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在多年前引用了斯多葛学派的塞卡的这句话:“令人惧怕的是随死亡而来之事,而非死亡本身。”我们一心认为能完全掌控自己生命,但这往往只是幻觉。最大的冲突和阻碍存在于我们的心智中,在于我们处理恐惧的方式。就算尝试去控制无法控制之事,也没有意义。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面对和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沉默的羔羊》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一直很喜欢看推理小说和刑侦类型的影视作品,每当看到连环杀手的案件还要倒退回去细细品味一番。但是现实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类似死亡的案件少之又少,也许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时,那应该是很毛骨悚然的事情。其实在国外读大二的时候,当时我住在二楼,楼下正下方房间的女孩被谋杀了,身上的护照,银行卡都被偷走了。当时她的室友已经将近一周没有看到她,偶尔闻到屋子一股恶臭。因为当时是暑假,大家都没有在意,后来实在难以忍受恶臭,叫了保安破门而入,才发现了一具身材庞大而且发黑的尸体,头部有血迹,尸体腐化严重,已经无法辨识是谁。现在才知道是因为尸体内部腐化集聚大量气体使她膨胀,其实这个女孩身材较小而可爱。她半夜最后一次发了Facebook是在酒吧。单身家庭,只有妈妈相依为命,现在想想她的母亲是如何度过这样的煎熬,而且凶手到现在也没有抓到。汤川学,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创造出的物理神探,福山雅治很有魅力。(图片来源于网络)“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所著系列小说改编,讲述比利时名侦探赫尔克里·波洛,如何侦破各类案件的故事。(图片来源于网络)我本人喜欢小罗伯特·唐尼RobertDowner扮演的福尔摩斯(图片来源于网络)《超感警探》(TheMentalist)是美国悬疑伦理剧,由非常有魅力的西蒙·贝克主演。(图片来源于网络)《白教堂血案》也是很喜欢的一部英剧一、关于这三本书

最近看了三本书是关于法医学,光看名字以为是小说,其实是关于法医学的冷知识,它们是非常深刻的作品。苏·布莱克在《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中写道:生命是轻盈、美好和幸福的,死亡是黑暗、邪恶和悲伤的。结果我们开始畏惧死亡,要是吸引了她的注意,她就会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停止生命之前来到我们面前。我们要么虚张声势地演绎,要么取笑她来麻木自己,以此来掩盖自己的恐惧。但是其实我们知道,当自己的名字排在她手里名单的首位时,我们是笑不出来的,她最终总会叫到我们的名字。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懂得对死亡抱着虚伪的态度,一面嘲弄她,一面深深地敬畏她。

苏·布莱克(SueBlack)的《法医报告-死亡教会我们什么》,苏·布莱克作为一名法医人类学家,每天面对的是实验室中的普通人骸骨、墓地、暴力、谋杀、分尸现场,以及因战争、事故或自然灾害引发的大规模死亡事件。在这本书中,她为我们揭示了她亲眼见证的死亡的不同面貌,通过自己参与的真实案例探索了法医学科的发展与进步,也将法医人类学这一学科对其工作及生活的影响与感悟。李衍蒨《遗骨档案》,李衍蒨同样作为一名法医人类学家带领读者认识一般大众对骸骨的好奇、疑惑、迷恋、惧怕、占有、崇拜等,阐述在不同时代地域、群体或个人的白骨上存留的特殊印记,来讲述一副副白骨的传奇以及法医人类学的着眼点,具有浓厚的科普特点。卡拉·瓦伦丁(CarlaValentine)《尸检报告:一个殡葬师的手记》,卡拉·瓦伦丁是世界上“超恐怖”的巴斯病理学博物馆(就是BBC剧集《神探夏洛克》里福尔摩斯做实验和跳楼的那座博物馆)的馆长,她成为馆长之前是一位法医病理学技术员。此书主要讲解尸检的过程和知识,了解人类生与死之间的历史和不断变化的文化关系,了解生命究竟是什么,纠正了我们从综艺节目、剧集上看到的关于尸检的错误认知。开膛手杰克(图片来源于网络)二、法医人类学和法医病理学

尸体被交到停尸间后会按照尸体的情况分配给法医病理学家或法医人类学家。

李衍蒨在《遗骨档案》中提到:法医人类学属于应用人类学,在学术定义上,为体质人类学的延伸。在法医人类学领域中,法医人类学家会将体质人类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应用到法律层面,为案件侦破及审判提供证据。法医的英文为“forensic”,任何与“forensic”有关的科学,事件背后对与错有罪无罪都一定不是重点,能够有效呈现最直接近事实真像的线索及蛛丝马迹才是王道。法医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科学(活体、尸体和骨骼)。以骨骼为主要研究对象。骨骼:有完整骨骼、破碎骨骼,一具尸骨和零散骨骼,焚烧骨骼以及牙齿等。尸体:有完整的无名尸体、面容毁坏的尸体、破碎的尸块。活体: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男人和女人,不同种族的人。法医人类学其实到现在都依然算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最早的法医人类学记载是来自南宋时期宋慈的《洗冤录》(约公元13世纪)。法医病理学建立在病理学的基础之上,是研究涉及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规律,为暴力性案件的侦察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并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死和非暴力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推断的一门科学。法医病理学家是资历很深的医生,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可以通过器官解剖和尸体检查来判断死因。法医病理学技术员是在病理学家工作的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工作范围是所有物理性的操作,像取出器官,采集组织样本等。如上文提到,我们的作者卡拉·瓦伦丁就是法医病理学技术员。李衍蒨在《遗骨档案》中提到:法医病理学家不同于法医人类学家主要的工作区别是处理带有软组织的尸体,不太会接触严重腐化甚至已经骨化的尸体,而法医人类学家则相反,多接触严重腐化及骨化的尸体。法医病理学追溯的是证明死亡原因和方式的证据,死亡是旅途的终点。而法医人类学则重建旅途本身,也就是生命的全过程。但是他们紧密合作、互相合作。当发生灾难或大型事故时,有关的法医工作组都是由多个法医专家组成的“多元法医团队”,配合有关单位做人道救援工作。比如其中苏·布莱克在年,她带领英国法医小组在科索沃搜集战争犯罪证据。三、关于尸体的腐化过程

尸体腐化的程序可分为七个阶段。这是一个非常笼统的分法,不同学者会有不同的分段方法,但是尸体的变化特征却有迹可循。

(一)皮肤苍白样改变

这一改变在死后几分钟就开始出现,持续约一小时。心脏停止跳动后,毛细血管循环作用停止,血液从皮肤表面退去,并于重力作用开始聚集到身体的最低处。

(二)尸冷

在身体开始冷却时很快发生,尸体温度最好从直肠内读取,因为皮肤表面通常比深层的组织冷却或升温得更快。

(三)尸僵

在死后几小时内,肌肉开始收缩。僵硬通常在死后5个小时内从较小的肌肉开始发生,随后传到较大的肌肉,在死后12-24小时达到高峰。但是,一段时间后,僵硬的肌肉因自然分解和化学变化开始松弛,关节也同样可以转动。所以最早的肌肉萎软、僵硬和第二次萎软可以用于确定死亡间隔时间。

(四)尸斑

质量较大的红细胞穿过血清,沉积到低处区域。此处的皮肤逐渐因红细胞聚集呈现出深红或蓝紫色,与上方的皮肤苍白形成新明对,尸斑形成。通常死后12小时呈现出最大面积尸斑,可以调查可疑死亡时间成为有用指标,还可以由此评估尸体是否被移动过。

(五)内组织腐化

第一周尸体的颜色一般会由灰色慢慢变至绿色,原因是肠内的细菌在心跳停止后,会在酶的协助下自动将血红蛋白分解成硫化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和血管呈绿色。细菌的整体结构开始解体,由于细菌在尸体腐化产生大量的气体,尸体会发生肿胀而难以辨认身份。气体的压力能把尸体体内的排泄物(大小便)推出体外,亦会让一些液体通过不同的气孔排出体外。

(六)尸体腐化

数周后,尸体的绿色慢慢变成深咖啡色,继而变黑。这时候,尸体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生态系统,通过腐化的气味及软组织而吸引丽蝇,他们会在带水分的器官及伤口处产卵,苍蝇幼虫及尸虫。

(七)骨化

骨化是指尸体上的绝大部分软组织都已经跟骨头自然脱离。尸体的腐化速度的取决于周遭空气的温度及含氧量的高低。如果在一个潮湿而温度高的地方,有案例显示,尸体可以于两星期内完全变成骨头。极端案例显示发生于极度潮湿的地方,各类昆虫都有机会接触尸体,尸体于三天内完全腐化为骨头。正常情况下,一般需要12-18个月的时间让尸体腐化成带着肌腱的半骨化状态。

从死者死亡的那一刻到尸体被发现的时间,法医病理学家一般会接受处理前五个阶段,而法医人类学家参与的主要是最后两个阶段。尸体腐化主要由自我消解(autolysis/self-digestion)及内组织腐化(putrefaction)两个过程组成。尸体腐化的速度会因尸体的体形、环境、尸体是否有衣物覆盖等受到不同的影响。四、关于法医学的几个小知识

1.当法医人类学家面对一具无名尸体,我们怎样重建死者和名字的关系呢?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使用三种特征作为身份的基本指标:DNA、指纹和牙列。指纹和法医牙科在法医学已使用上百年之久,但新出现的DNA在20世纪80年代才成为法医工具。DNA即脱氧核糖核酸,是身体中大多数细胞的基因组件,我们有一半DNA来自母亲,另一半来自父亲,因此DNA有直接的家族可追溯性。女性携带的是XX性染色体组合,男性携带的是XY性染色体组合。

年告破的中国10大悬案之白银市连环杀人案,DNA-Y染色体成破案的关键,花了28年的时间才把罪犯抓捕到,可以说是基因科学的飞跃。DNA-Y染色体实际上是一种父系遗传的基因,DNA-Y染色体是父系一代代传下来的,从DNA-Y染色体可以圈定一个家族族谱范围。通过数据库比对,警方发现当地一位在押高姓人员的DNA-Y染色体特征值与疑犯的类似,进一步复核检验确认,疑犯就是与其同一家族,即城河村高氏家族的男性成员。随后,警方启动家系排查,对其家族上下直系男性挨个筛排分析,尤其是警方已经掌握的嫌犯的大致年龄,最后确定此人的远房侄子高承勇,有时间空间和具备作案条件。2.分辨男女:人共有块骨头,与每年有日对应。男人的骨头比较白,而女性的较黑。这是由于女人在生小孩时流血,把骨头染色了。3.每一分钟,我们身体里就有大概3亿个细胞死亡,平均每秒钟万个。最讽刺的是,寿命最短的细胞,正是启动一切的细胞,如精子细胞形成以后只能生存3-5天。有个美妙的说法是,我们定期地替换掉这么多细胞,每隔10年左右我们就变成一个身体上全新的人。这个说法根源于忒修斯之船的悖论,如果一个物体的所有部件都被替换掉了,它还是同一个物体吗?但是我们的身体至少有四类细胞不会被替换,活得和我们一样老,有些细胞在我们出生前就形成了。这四种永久性细胞是神经系统里的神经元,颅脑底部的一小块骨质区域,称为耳囊,牙齿上的釉质,以及眼睛里的晶状体。理论上,检查一个人的遗体,从耳囊和第一磨牙的同位素特征,发现他的母亲在怀孕时住在何处,饮食结构如何。内耳在胚胎和胎儿时期就形成了,正常情况下,内耳不会发生重塑。构建耳囊所需的营养物质,就是由母亲孕16周左右时的饮食结构供给的。乳牙其结构成分与母亲的饮食直接相关,恒牙由我们自己打造,反映我们童年的饮食状况。检查骨头,看他死前15年左右在哪里居住。最后用头发和指甲确定他在什么地方度过生命的最后几年或几个月。头发和指甲与永久性组织一样,包含饮食丰富信息。4.我们可以推算孩子在成年以后的身高,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将两岁时的身高乘以2。(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我们在两岁的时候已经长到成年身高的一半了。)另外一种方法是用MPH方程式来算(就是父母身高和的一半),男孩身高(以厘米计)=(父亲的身高+母亲的身高+13)÷2,女孩的身高=(父亲的身高-13+母亲的身高)÷2。5.Sex(性别)这个词在法医学这个领域里是特别的,它不能和gender这个词混为一谈,前者仅仅是指因为基因组成的不同而区分的男女,后者却是跟性格、社会、文化的选择相关,可能跟生理上区别的男女不一致。6.我们都听过濒死体验的故事,这些故事被描述为包含漂浮脱离身体、强光、隧道、生前旧事重现、宁静感觉等元素的神秘事件。这些故事捉弄着我们,说我们可能可以知道死亡是什么感觉,可能还可以抵抗它。科学却有不一样的解释。在特定的生物化学条件或神经刺激作用于大脑活动时,这些故事中的现象都会发生。刺激某人右脑的颞顶叶交界处,他会产生漂浮和游离体外的感受。与小丘脑、杏仁核和海马体相互印象的神经质多巴胺的水平发生波动时,就会诱发过去的画面生动再现,错误记忆和真实场景重放。氧气消耗,二氧化碳水平提升,会引发强光和隧道景象的幻觉,同时产生欢欣和平的感觉。7.皮肤分为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最外面的一层,也就是表皮层,是由已经死亡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会不断掉落,每天大约有4万个死细胞掉落。表皮层的下面是真皮层,这一层就是文身艺术家们施展技艺的地方。在这里有很多的神经末梢,但没有血管。这就是文身会很痛,但不怎么流血的原因。如果文身深入到皮下组织,并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因为心血管系统会把墨水当成是废物排泄掉。用作文身的颜料分子很大,是惰性分子,通常不会跟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所以会留在表皮层和皮下组织之间的真皮层上,就像三明治中间夹的奶酪一样。但是不可避免地,一些墨水分子会跟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文身会随着时间褪色),这些遗留物会被带到淋巴系统作为废物代谢掉。真皮层的每一条淋巴管都会与一个终端相连。我们的身体里分布着很多的淋巴结,尤其是在四肢的起始部位聚集,比如腋下和腹股沟等地方。在这些部位的淋巴结就有点像是我们浴室里过滤毛发的地漏。因为墨水分子太大,无法通过淋巴结,就会在这里聚集。这就是为什么有文身的人,所有的颜色都会聚集在淋巴结处。现在,随着文身变成一种必须要有的装饰物(在美国,有超过40%的20~30岁的人至少有一处文身),我们在淋巴结处发现颜料的概率越来越高。而且,文身师用到的颜料也是五颜六色的,现代人的淋巴结的颜色就跟万花筒一样。五、写在最后

苏·布莱克(SueBlack)写道:我们因何而为人?我最喜欢的一个定义是:“人属于一个有意识的存在群体,以碳为基础,依赖于太阳系,受限于知识,易于犯错,必死。”因为我们是人,就默认可以犯错,如此想来可以带来一种奇异的安慰力量。我们并没有能力第一次就把所有事情做对,也没有无限的寿命可反复练习,将件件事务打磨完美。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接受自己的生命无法如此纯粹。

无论我们怀有什么信仰,生与死就是同一条线上必定相连的两个部分。暂且放下对死亡的既有成见,当你直面她时,你不会失去什么,或许你会发现,和一个认识的恶魔打交道,总好过与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恶魔相处。既然我们没有办法最终回避她,专心改进和品位我们出生和死亡之间的阶段-生活,可能更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rkmz/2370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