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索沃 >> 行政区划 >> 人均GDP百强第一名竟不是北上广深
导读:年,全国人均GDP达到元,比年增长元。
来源:价值世界
(一)人均GDP百强城市大洗牌年,全国人均GDP达到元,比年增长元。不过对于各大城市来说,由于获得了更准确的人口数据,一些城市常住人口出现大幅增长,人均GDP也随之回调。在全新的人均GDP百强城市中,共有52座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其中包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以及苏州、无锡等经济强市。人均GDP城市格局也迎来大洗牌,深圳从榜首跌至第七,北京连超5城晋级前三,广州遗憾掉出前十。十强城市变为克拉玛依、无锡、北京、鄂尔多斯、南京、苏州、深圳、上海、常州和珠海,也是全国仅有的10个跨过发达经济体门槛(2万美元)的城市。一场轰轰烈烈的人口普查,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各大城市的发展程度。1克拉玛依重回榜首京深沪等10城跨过发达经济体门槛截至目前,全国所有省份均公布了各地市具体人口数据。搜狐城市梳理了余个地市年的GDP总额和常住人口数据,得到了全新的人均GDP百强城市榜单。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各地人均GDP计算方式为年GDP除以常住人口,因七普人口数据为年11月1日零时的数据,并非全年的平均人口数量,故而计算所得的人均GDP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一定误差,最终数据以各地统计局公布的年鉴为准。年,人均GDP最高的10座城市分别是克拉玛依、无锡、北京、鄂尔多斯、南京、苏州、深圳、上海、常州和珠海。这10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14万元,按当年的平均汇率折算均超过2万美元,跨过发达经济体的门槛。新疆小城克拉玛依重回榜首,实际上不算太令人意外。在过去30年里,克拉玛依经常是中国人均GDP第一的城市。它因石油建城、以石油命名,被誉为新中国的石油长子,境内的克拉玛依油田更是新中国开发最早、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开发的油田。丰富的石油储备,让这座小城形成了以石油工业为核心,带动农业、零售贸易、邮电、快递、旅游等多项服务业共同发展的态势,人均GDP遥遥领先。年,深圳人均GDP曾短暂反超克拉玛依,但随着七普数据公布,人口增量巨大的深圳退至第七,克拉玛依重回榜首。前十名之后,共有8座城市人均GDP处于13万元量级,分别是东营、杭州、广州、扬州、海西州、宁波、镇江和舟山。还有6座城市处于12万元量级,分别是南通、武汉、厦门、青岛、福州和长沙。这些城市都不简单,它们要么“家里有矿”,比如因石油而兴的克拉玛依、东营,煤炭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海西州;要么“家里有厂”,比如工业制造业十分发达的苏州、深圳、无锡、青岛等经济强市;要么就是“小而精”,比如珠海、扬州等既宜居又宜业的城市。长沙之后,还有19个城市人均GDP在10万元至12万元之间,包括天津、济南、合肥、佛山、泉州等经济强市,以及阿拉善、榆林、乌海等资源型城市。此前位列10万元以上量级的郑州、成都、东莞,都因人口增量较大,人均GDP回调至10万元以下。整体来看,年全国共有43座城市人均GDP在10万元以上,94座城市超过全国水平(元)。与年相比,年各大城市、尤其是重点城市的人均GDP,在更准确的人口数据下迎来了一场“大洗牌”。2广深下滑北京上扬无锡人均GDP居万亿俱乐部之首搜狐城市梳理了23个万亿GDP城市的人均GDP相关数据,发现它们的排名出现明显变化。无锡以16.58万元的成绩位居万亿俱乐部之首,在全国也仅次于克拉玛依。地处长三角黄金位的无锡制造业极其发达,又享受了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资源外溢“福利”,GDP长期高居前15,人口却是万亿城市中最少的(万),人均GDP自然极高。北京人均GDP一直都是高居前列。由于人口数据较为准确,北京年与年人口数据相差不大,人均GDP不降反升,以16.49万元的成绩紧随无锡之后,成为万亿城市中仅有的两个人均GDP突破16万元的城市。北京之后,南京、苏州、深圳、上海均处在15万元量级,杭州、广州、宁波位于13万元量级,南通、武汉、青岛、福州和长沙处在12万元量级,泉州、佛山、济南、合肥、天津位于10-12万元量级。仅有4座城市人均GDP不足10万元,即郑州、成都、重庆和西安。由于人口数量变化较大,23个万亿GDP城市中有17个城市人均GDP都出现回调,基本上人口增量越大回调数值也越高。受此影响,年曾经跨过发达经济体门槛的广州、杭州、武汉、宁波和长沙,又在年退出此列。只有6个城市因人口数据变化不大、甚至出现负增长,人均GDP不降反升,分别是北京、南通、泉州、济南、天津和重庆。也正是由于这一轮“挤水”,万亿GDP城市的人均排名出现明显变动。无锡超过老对手深圳,问鼎冠军宝座;北京连超深圳、苏州和南京,令人惊艳;南京反超苏州,在强省会道路上再进一步;“第五大一线城市”的热门选手杭州,实现了对广州的超越;北方工业重镇济南、天津超过郑州;西安被重庆反超,成为万亿城市中人均GDP最低的城市。3沪苏等53城人均GDP“挤水”天津人口大减人均GDP上升17位当然,不仅是重点城市,全国百强榜中人均GDP回调现象也十分普遍。与年人均GDP相比,百强榜中共有53座城市都出现了回调现象。其中省会城市和部分经济强市由于人口增量较大,人均GDP回调较多。人口增量普遍较大的珠三角城市,人均GDP回调的数值也相对较大。-年,深圳、广州、东莞、佛山、中山和珠海常住人口分别增加万、万、万、万、万和42万,这当然不是它们真实的一年人口增量,而是对此前统计数据的一种“纠偏”。它们的人均GDP因此出现大幅回调,回调数值均超过1.9万,高居前十,名次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深圳从榜首跌至第七,珠海从第五掉至第十,广州直接跌出前十,佛山、东莞、中山分别下滑9、17、42名,东莞掉出人均GDP“10万元俱乐部”。大部分省会城市在“欢庆”人口增长的同时,人均GDP也不可避免地回调。除广州之外,长沙、武汉、成都、郑州、杭州、西安、乌鲁木齐、昆明、太原、贵阳、拉萨、南昌、合肥、呼和浩特、南京、长春、沈阳、福州人均GDP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成都、郑州、南昌因此掉出“10万元俱乐部”。仅有济南因过去一年人口增量不足30万,处于较稳定的区间,人均GDP有小幅增长。还有一些经济强市的人均GDP也出现了回调,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厦门、宁波、青岛、大连等。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人口“纠偏”幅度也较大。此外,也有一些城市人均GDP有所上升,比如直辖市中的北京、天津和重庆。其中北京和重庆人口增量处于相对稳定的区间,天津的常住人口则在过去一年间减少了万,因而北京和重庆的人均GDP都只有小幅增长,天津则直接增长了元,名次上升17位。值得注意的是,年人均GDP的“挤水”以及排名的升降,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竞争力陡然生变,而是在更准确的人口数据下,城市人均GDP回归到更合理的水平。4福建全省跻身百强江浙上榜城市数量高居前三从人均GDP百强城市的省份分布来看,福建和江苏无疑是最亮眼的两个省份。福建是唯一一个所有地市全部上榜的省份,且厦门、福州、泉州、三明和龙岩均排在35名之内,成绩傲人。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福建9地市集体上榜,且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凸显了各地发展的均衡性。尤其是福建的山区市,人均山林面积很大,且是林改、科特派等创新制度的发源地,人们得以从林业、农业等产业中获得较多收益;加上福建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即便是山区市多年来也形成了较完善的特色产业基础。此外,福建已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基础设施较完善,也有利于区域的均衡发展。江苏则是上榜城市数量最多的省份,共有12个城市上榜,占了榜单的1/10还多。全省13个地市仅有宿迁没有上榜,还排在第名,距离榜单不算太远,“苏大强”的均衡性名不虚传。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浙江共有8个城市上榜,仅剩浙西南的衢州、金华和丽水未在其中。这3座城市,也是浙江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城市。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收入分配改革,将是浙江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面临的首要挑战。广东、山东和内蒙古都有6个城市上榜。其中广东上榜城市均位于珠三角,基本都是工业制造业强市。内蒙古和山东的上榜城市则有一些资源型城市或老工业城市,比如鄂尔多斯、包头、东营、淄博等。湖南、湖北、安徽和新疆都有5个城市上榜,江西、河南有4个城市上榜,辽宁有3个城市上榜,陕西、四川、西藏、云南、甘肃有2个城市上榜,黑龙江、河北、山西、广西、贵州、宁夏、青海、吉林各有1个城市上榜。此外,共有7个省会城市未能进入全国百强,分别是银川、兰州、海口、南宁、西宁、石家庄和哈尔滨。它们都不是本省人均GDP最高的城市,银川低于石嘴山,兰州低于嘉峪关和金昌,海口低于三亚,南宁低于柳州、防城港和北海,西宁低于海西州,石家庄低于唐山、廊坊和秦皇岛,哈尔滨低于大庆。还有11个省会城市,也不是省内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包括南京、济南、广州、成都、福州、昆明、拉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安和沈阳。仅有9个省会城市是省内人均GDP最高的城市,分别是杭州、郑州、长沙、武汉、南昌、合肥、贵阳、太原和长春。七普人口变化情况显示,过去十年人口加速向省会聚集(详见《省会城市人口竞逐》)。但从人均GDP指标来看,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似乎并未能赶上人口集聚的程度。在更准确的人口数据下,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的评估以及一些政策调整,也应建立在这一更合理的数据基础之上。综合分析近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年经济运行情况陆续出炉,数据显示中国各地区经济在年内基本实现稳步复苏。除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最重的湖北省外,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均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GDP)正增长。东部四个省份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地区GDP总值领跑全国,其中广东省GDP总量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西部地区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GDP增速整体好于东部。中部地区产业集群聚集,疫情因素致上半年大面积停工停产,下半年快速复苏展现出极强的经济韧性,安徽、江西、湖南和山西省GDP增速均超过全国GDP增速水平。从人均GDP排名情况看,以年人口数据计算,北京、上海人均GDP超过15万元人民币稳居全国前列。有十个省市人均GDP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中部地区的湖北省位列前十。值得注意的是,排名最高和最低的北京市和甘肃省人均GDP相差4.92倍,差距连续两年加大。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教授叶青表示,GDP总量受人口、陆地面积、海域面积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够完全说明一省市的经济实力。而人均GDP则更能够反映一个省市的经济实力,反映一个省市的居民收入水平与富裕程度。人均GDP高反映了有限的面积产出了更多的GDP。湖北GDP总量排在第八,而人均GDP排在第九,基本上反映了常态化的经济水平。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消费是百万亿GDP背后的主要隐忧,消费负增长说明我们经济恢复的基础还是不够稳固,这次疫情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我们还处在一个大病初愈的过程当中。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程实认为,中国经济将迎来“暖春”。一方面,消费、投资加快复苏,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这将为中国经济增添更多活力。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政策将保持平稳有序,不会出现“急转弯”,这将为年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奠定基础。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王静文从四方面做出分析:1.从总量上看,广东、江苏、山东依旧牢牢占据前三,宁夏、青海、西藏等三省仍位列末尾。广东省GDP体量突破11万亿,折算成美元可能已超越韩国,是榜单末尾西藏的近60倍。广东省下辖的21个地市GDP全部超千亿,“经济第一大省”称号实至名归;江苏省继广东省后GDP总量第二个突破10万亿大关。2.从增速来看,受疫情冲击,全国各省GDP增速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但仅湖北一省因疫情影响严重出现5%的负增长,其他省份都保持了正增。全国18个省份GDP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南方省份占12席,远超北方。3.从排名变化来看,湖北被福建反超,辽宁被江西反超,内蒙古被山西、贵州两省反超,黑龙江被新疆反超。南方省份经济活力、创新生态、营商环境的优势在增长数量和质量上体现的更加真实。4.从年来看,经济“南强北弱”形势越发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这体现出北方省份的市场化程度和经济活力不足。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进而缩小南北差距,将是北方省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二)年统计公报出炉: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1万美元 2月28日,《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外发布。公报指出,年,我国经济运行逐季改善、逐步恢复常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记者注意到,在公报发布当天,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撰文指出,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经过五年的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较好实现。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杨靖制图 人均GDP约为美元 年1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宣布,按平均汇率折算,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美元。这是我国人均GDP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美元。而在过去的年,中国经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重挑战,最终逆势实现全年正增长,GDP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总量继续保持正增长状态,为人均GDP继续上升,并持续处于00美元以上位置提供了基本条件。 年统计公报指出,预计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比上年增长2.0%。此外,公报还介绍,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美元兑6.元人民币,比上年升值0.02%。经简单计算可以得出,年中国人均GDP约为美元,在年美元的基础上有了小幅提升。 盛来运总结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名义增量达到6.5万亿元,比“十二五”时期多1.0万亿元。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三五”时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元,比“十二五”时期多增元;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年均减贫万人。重大发展战略稳步实施,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扎实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工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 公报显示,去年三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2.6%、2.1%。 工业方面,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7%。 粤开证券研究院高级策略分析师李兴指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主要工业产品钢材、发电机组、大中型拖拉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工业机器人、冰箱产量增速均超过10%,一是年地产、基建、新能源汽车对钢材、设备等形成需求支撑,二是5G时代下计算机通信等产业发展,三是出口韧性叠加地产后周期需求,家电需求提升。 此外,数据还显示,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升,一、二、三、四季度分别为67.3%、74.4%、76.7%、78.0%。 生猪存栏比上年末增31% 居民收入消费方面,盛来运指出,年,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比上年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不过,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持续提高。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比上年大幅提高4.0个百分点。 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菜篮子”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公报介绍,年末生猪存栏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1.0%。记者查阅数据后发现,这是自8年6月以来我国生猪存栏同比最高值。 与此同时,数据还显示,年我国猪肉产量万吨,下降3.3%;牛肉产量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万吨,增长1.0%;禽肉产量万吨,增长5.5%。全年生猪出栏万头,比上年下降3.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平均上涨2.5%,低于3.5%左右的预期目标。兜底保障力度加大,全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8.7%。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产量万吨,比上年增产0.9%,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应保持稳定。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1.6%、9.8%。新目标:人均GDP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根据《公报》,会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何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光明日报》曾于3年刊发一篇题为《怎样界定“中等发达国家”》的文章,其中出现三种方案:一是采用世界银行所列的“中收入”国家水平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此概念偏向于以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与“现代化”内涵有相当的距离,“中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不属于同一意义下的规定范畴;二是列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依照其发达程度进行自高到低的排序。在排序中,去掉序列中的前5名和后5名(此做法带有较大的“人为”成分),将剩下国家的综合状况进行平均,然后用各项平均值代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三是列出当代全部发达国家的名录,依照8个指标大类(即人口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教育水平指标、创新能力指标、信息化程度指标、生态化程度指标),将所列名录中每个发达国家逐项指标的平均值填入,再应用特别设计的算法求出这些国家的“总平均集合”,来代表“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中,第三种定义在专家看来“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比前述两种具有更多的优点,而且避免了人为的、主观的诸多弊病,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尽管也有专家指出,从严格的统计意义上分析,它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还是建议采取此种界定。而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值,而是动态的逐年有所变化。即我国要达到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是指未来的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参照过去或最近某一年的标准。根据全球一些机构的认定,发达国家也是有差别的。按照标准来看,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算是步入到发达国家的行列,但这个标准仅仅是“最低标准”。而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人均GDP要达到4万至6万美元左右;高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需达到8万美元左右。如今,全球有约30个国家的人均GDP超2万美元。虽然我国目前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GDP也因此会被拉低。和很多发达国家人均GDP相比,我国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过近年来这种差距正不断被缩小。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17日对外公布的数据,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此外,从年的数据来看,中国(不计港澳台)有14座城市跨过了人均GDP2万美元这一门槛,覆盖超1.4亿人口。今年1月,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王远鸿分析认为,人均GDP增加,代表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收入决定消费,这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规模还将持续整体扩大,消费升级也可以持续推进。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要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三)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人均GDP排名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了世界个经济体年主要经济数据,中国(大陆)GDP总量为14.万亿美元(整个中国主权区15.万亿美元),总人口14.04亿(整个中国主权区14.36亿),人均GDP84美元(整个中国主权区人均美元,世界人均美元),按购买力平价大陆人均国际元,达世界人均水平。 全球共有个经济体,有83个经济体(人口12.43亿)的人均GDP高于中国(大陆),其余个经济体(人口50.1亿)则低于中国(大陆)。(注:IMF上述年报告列出的世界主要经济体共计个,有数据的为个,中国大陆排在第63位,如下表所示。本段作者所述全球共有个经济体,83个人均GDP高于大陆,个低于大陆一说与IMF报告无关。) 经我整理,各经济体的人均GDP排名如下:排名经济体美元1卢森堡瑞士爱尔兰挪威671美国丹麦冰岛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卡塔尔瑞典芬兰奥地利香港特区德国圣马力诺比利时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联合王国(英国)日本法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韩国意大利波多黎各巴哈马群岛中国台湾省马耳他西班牙塞浦路斯文莱达鲁萨兰国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捷克共和国葡萄牙巴林科威特阿鲁巴岛3343沙特阿拉伯立陶宛斯洛伐克希腊拉脱维亚6048匈牙利乌拉圭波兰5451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巴多斯圣基茨和尼维斯帕劳群岛阿曼1656安提瓜和巴布达克罗地亚智利罗马尼亚巴拿马1361哥斯达黎加塞舌尔中国8464马来西亚俄罗斯3766马尔代夫保加利亚圣卢西亚格林纳达毛里求斯瑙鲁哈萨克斯坦共和国873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876土库曼斯坦黑山塞尔维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多米尼加共和国加蓬782圭亚那泰国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多米尼克巴西博茨瓦纳赤道几内亚白俄罗斯秘鲁北马其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厄瓜多尔哥伦比亚阿尔巴尼亚汤加牙买加南非巴拉圭4946斐济图瓦卢摩尔多瓦科索沃4310伊拉克危地马拉约旦格鲁吉亚马绍尔群岛阿塞拜疆8110纳米比亚4111亚美尼亚苏里南萨摩亚群岛伯利兹印度尼西亚蒙古密克罗尼西亚3899萨尔瓦多斯里兰卡乌克兰埃及史瓦帝尼越南玻利维亚不丹菲律宾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佛得角吉布提西岸和加沙3034瓦努阿图黎巴嫩巴布亚新几内亚老挝共和国所罗门群岛洪都拉斯科特迪瓦加纳刚果共和国6143尼日利亚肯尼亚安哥拉孟加拉国毛里塔尼亚印度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尼加拉瓜乌兹别克斯坦委内瑞拉基里巴斯柬埔寨缅甸1527喀麦隆塞内加尔津巴布韦科摩罗东帝汶巴基斯坦海地贝宁尼泊尔吉尔吉斯共和国几内亚坦桑尼亚莱索托3169埃塞俄比亚赞比亚乌干达多哥马里塔吉克斯坦844卢旺达布基纳法索冈比亚几内亚比绍苏丹乍得利比里亚也门厄立特里亚阿富汗585尼日尔刚果民主共和国547塞拉利昂马达加斯加509中非共和国莫桑比克马拉维索马里南苏丹296布隆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