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山共和国科托尔(Kotor)到科索沃佩奇(Peje),导航给出的最近路线,全长约公里。为了看看阿尔巴尼亚,我选择向南途经阿、再折回北上的另一条路,比路线1绕了多公里。尽管路途艰险,但是却不虚此行,我庆幸做了这个选择。
黑山科托尔湾
一只喵在一家播维瓦尔第《四季》的科托尔饭店
当年科索沃要从前南联盟独立加入阿尔巴尼亚,故事与克里米亚从乌克兰独立,加入俄罗斯情况很像。当地人口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属于温和教派。二战后,科索沃曾是南斯拉夫最贫穷的地区,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认为,科索沃作为前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没受到公正待遇。随着前南联盟的解体,科索沃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主旨就独立,然后加入同宗同族的阿尔巴尼亚。年科索沃不顾塞尔维亚的反对,单方面宣布独,成为欧洲最年轻的国家。苏格兰在年险些打破这个纪录。中国是目前少数不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之一。
路过阿尔巴尼亚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基础设施和我之前去的巴尔干国家如克罗地亚、黑山等比,相当落后,公路两边的影像有点像80年代的中国,有几个瞬间我竟然觉得这里是年去过的朝鲜。硬币两面,落后另一方面也意味民风淳朴。问路时,尽管语言不通,但能看出来他们竭尽全力用肢体语言表达,不想让我走冤枉路。
阿尔巴尼亚风光
我自己有一个评价一个国家是否友好与好客的标准:如果你不消费,商家是否让你用他们的洗手间。用这个标尺衡量,阿尔巴尼亚比黑山友好。黑山似乎是前南地区最不“友好”的国家,另一个能跟它“一争高下”的东欧国家则是捷克。
后来在科索沃看到那里现代的基础设施,不禁想,当年科索沃为什么要拼死加入那样一个落后的国家?我这样的俗人,实在无法理解对以战争为代价进行的民族文化寻根。
从阿尔巴尼亚向北再折回黑山共和国,经过黑山的首都波德戈里察,然后再向西,北去科索沃。
我从南向北穿越了波德戈里察市中心,当时外面飘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如丝,如绢。这个黑山共和国的首都让我相当失望,比起黑山那些明信片般美丽的亚德里亚海边小城,这里简直是貌不惊人,甚至其貌不扬。路人的着装也很朴实,与海边黑山人的时尚靓丽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在市中心,MaxMara高高的户外广告相当引人注目。我总觉得一个城市如果有一些一二线品牌,你就不能说他们土,至少这是个有品味的城市。请原谅我的庸俗。
波德戈里察市中心
在波德戈里察市区的一个小饭店,我买了一个外带土耳其卷饼和一杯咖啡。收银的姑娘有张惊为天人的面孔,淡绿色的眼眸顾盼生辉,饱满的嘴唇上有颗性感的美人痣,身材高挑,骨肉匀称。可能在当地很少见到亚洲面孔,姑娘用生涩的英语问我,可不可以和她合影。当然,我爽快的答应了,但随即后悔早上没有仔细化妆。其实,与这样的美人合影,无论我怎么化,都会相形见拙。
在前南,帅哥美女遍地,而且大多气质高雅,每一个好像Vogue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
离开德戈里察,继续向北,几乎全是山路,那时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国家为什么叫“黑山”?!
公路一侧的高山陡峭如壁,另一边万丈山谷,前方峰峦重叠,山间云雾弥漫,林海氤氲,云雾缥缈,霜色流丹,流水孤村,花绕荒沟,空山寂寂,只有淙淙河水声和鸟儿的叫声。大部分时间,路上只有我一辆车,好像还是唯一一辆外国牌照的车(克罗地亚牌照)。这条路是我目开过最孤独、最美得不像人间的路,经常开着开着就开到了云里。乱云飞渡,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就是堕入凡尘的仙女。
路上风光
有朋友问,那么偏僻,你就不怕车抛锚了?说实话,我根本没想过,当时除了沉醉景色中,就是想着赶路。我是那种想做就做,不会让未来有可能的困难束缚自己。焦虑只会徒增烦恼。(未完待续)
“悦眼看世界”往期回顾
秋风十里送霜--科索沃(1)
天之崖,海之角——直布罗陀(1)
天之涯,海之角——直布罗陀(2)
龙达--天空之城
迦南纵贯线之——圣城耶路撒冷
迦南纵贯线之——大话以色列年(1)修订
迦南纵贯线之--大话以色列年(2)
迦南纵贯线之——大话以色列年(3)
神许之地以色列的爱恨情仇:三宗教
葡萄牙游记之大话“航海大发现”
葡萄牙游记之大西洋的风--马黛拉岛(1)
葡萄牙游记之大西洋的风--马黛拉岛(2)
悲情城市--澳门
长按白癜风能光疗吗中科爱心救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nkencar.com/lsyg/19089.html